馬斯克收購Twitter一周年:“X”能成為第二個微信?
根據媒體報道,Twitter收購一周年之際,馬斯克在內部會議上告知X全體員工, X預計在2024年底推出針對個人金融服務的相關功能,并表示使用者將“不再需要銀行賬戶”,“這些功能會強大到,讓用戶大吃一驚”。
X首席執行官琳達·亞卡里諾 (Linda Yaccarino) 表示,2024年將成為X推出該服務的最好時機。日前,公司一直在爭取貨幣支付許可,以便能夠提供金融服務。
PayPal曾將馬斯克參與創始的X.com并入,此前馬斯克對其平臺的期望是: “提供高收益貨幣市場賬戶、借記卡、支票和貸款服務,讓用戶即時、實時地向世界任何地方匯款作為平臺的功能目標”。
多年過去,X.com最初的使命依舊在他的腦海中,馬斯克表示:“實際上,是我和David Sacks在2000年7月設計了X/PayPal的基礎產品路線。但PayPal變為eBay后,不僅沒有當初的設想,還拋棄了很多關鍵功能,這太瘋狂了。功能產品本身與2000年相較,非常不完整。”
目前, 馬斯克試圖將X打造成為“全能應用”,靈感亦來自微信提供的購物、交通等多方面服務功能。
馬斯克關于“X”的金融服務設想是在何時出現?背后又有什么樣的故事?馬斯克親自參與并公開推薦的《埃隆·馬斯克傳》完整記錄了其對最初的“X.com”以及現已更名為X的Twitter的金融服務路線摸索的內幕故事。
這本書由美國當代知名傳記作家艾薩克森撰寫,他貼身跟訪了馬斯克兩年時間,這是馬斯克目前為止給予最大權限的深度跟訪。本文摘錄了書中關于“X.com”“反抗者聯盟”的部分內容:
X.com將是一個能滿足所有金融需求的一站式商店
1999年年初,表弟彼得·賴夫來馬斯克家發現他正在翻閱有關銀行系統的書,馬斯克解釋說:“我正在思考下一次創業該做什么。”他在加拿大豐業銀行的經歷讓他相信顛覆這個行業的時機已經成熟—他是對的。1999年3月,他與一位銀行的朋友哈里斯·弗里克一起創辦了X.com。
馬斯克對CNN記者描述的那種選擇題,現在已經擺在他面前:像千萬富翁一樣生活,或者把籌碼留在牌桌上,創辦一家新公司。他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向X.com投資1200萬美元,剩下的稅后約400萬美元留給他自己。
他對X.com的構想很宏大: 它將是一個能滿足所有金融需求的一站式商店—銀行、線上支付、支票、信用卡、投資和貸款。交易將被即時處理,無須等待付款結算。
他的設想是,資金只是數據庫的一個條目,他要設計一種方法,讓所有的交易都能被實時地、安全地記錄下來,有點兒像現在區塊鏈能做的事情。“用戶從銀行取錢這個行為的背后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如果我能解決這個問題,”馬斯克說,“那這家公司就變成了一個聚寶盆,成為一家匯聚數萬億美元的公司。”
他的一些朋友懷疑:如果給一家網上銀行起的名字聽起來像色情網站,能讓人放心把錢存在這里嗎?
但馬斯克喜歡“X.com”這個名字。不像“Zip2”那樣自作聰明,“X.com”簡單、好記,用鍵盤很快就能敲出來。這讓他擁有了當時最酷的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X”將成為他為人和事物命名的首選字母——從公司到孩子都是如此。
馬斯克的管理風格與 Zip2 時期相比沒有變化,也不會有變化。他在深夜瘋狂寫代碼,在白天又表現得粗魯、不合群,導致他的聯合創始人弗里克和當時為數不多的同事要求馬斯克卸任首席執行官一職。
有一次,馬斯克用一封電子郵件作出回應,信中倒是體現出他很有自知之明。“我本質上就是個強迫癥患者,”他寫給弗里克,“ 對我來說,重要的是贏,而且不是小打小鬧地贏。 天知道我為什么是這樣一個人……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可能有一些至今沒有探明的領域左右了我的行為,或者干脆就是我的神經系統短路了。”
由于馬斯克擁有控股權,他占了上風,弗里克和大多數員工集體辭職。盡管內部動蕩,馬斯克還是能夠吸引到紅杉資本有頭有臉的負責人邁克爾·莫里茨對X.com進行重大投資。
莫里茨隨后還拉攏了巴克萊銀行和科羅拉多州一家社區銀行,三方成為合作伙伴,這樣X.com就能夠提供共同基金、擁有銀行特許經營權,并且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承保。
28歲時,馬斯克已成為創業圈的名人。在一篇題為“埃隆·馬斯克有望成為硅谷明日之星”的文章中,網絡雜志《沙龍》稱他為“當今硅谷的IT風云人物”。
從那時開始,馬斯克的管理策略之一就是 給一個任務設定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最后期限,然后鞭策同事們去實現。
他在1999年秋就是這樣,宣布將在感恩節周末向公眾推出X.com,一位工程師將之稱為“渾蛋之舉”。在這之前的幾周里,包括感恩節在內,馬斯克每天都在辦公室里徘徊,他緊張兮兮的,大部分晚上都睡在桌子底下,還搞得大家也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一位工程師在感恩節凌晨2點回家,上午11點就接到馬斯克的電話,要求他回來上班,因為另一位工程師通宵工作,“已經不能全力以赴地向前推進了”。在公司內部,大家怨聲載道,沖突不斷,但結果是成功的。
產品上線的那個周末,所有同事一起走到附近的一臺自動取款機前,馬斯克插入了一張X.com的借記卡,現金呼嘯而出,整個團隊都在歡呼。
莫里茨認為馬斯克需要成熟管理者的監督,于是想說服他在下個月讓位,讓財捷集團的前負責人比爾·哈里斯擔任首席執行官。曾在Zip2發生的事情又重演了,馬斯克仍然擔任首席產品官和董事會主席,工作起來不要命的勁頭也一如既往。
在一次與投資者的會面結束后,他去了食堂,他在那里擺了一些街機。“我們幾個人和埃隆一起玩《街頭霸王》,”首席財務官魯洛夫·博塔說,“他玩得滿頭大汗,你站在旁邊都能感受到他整個人迸發出來的那股能量和熱情。”
馬斯克開發了病毒式營銷技術,包括用戶“拉新人”就可以得到返現。他的愿景是讓X.com兼具銀行服務和社交網絡的屬性。和喬布斯一樣,在設計用戶界面時,他喜歡簡單的風格:“我反復打磨用戶界面設計,把開戶需要點擊鼠標的次數降到最少。”
一開始用戶得填寫很長的表格,包括社會安全號碼和家庭地址。“我們為什么要讓用戶填這些?”馬斯克一直在念叨這一點,“刪掉這項!”他們實現了一項微小卻重要的突破,就是用戶不需要用戶名就能登錄,因為電子郵件地址能發揮同等的作用。
最后實現增長的一大驅動力是一個起初他們認為沒什么大不了的功能:通過電子郵件給別人轉錢。用這項功能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在拍賣網站eBay 上,用戶都想用簡單的方式付款給陌生的賣家。
如果當初留下來,PayPal 會是一家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公司
2000年3月,PayPal與X.com合并完成,最大的股東馬斯克成為董事長。幾周后,他與列夫琴一起逼走了哈里斯,于是他又當上了首席執行官,從此他再也不需要什么成熟管理者的監督了。
兩家公司的電子支付系統也合并了,以PayPal的品牌名進行推廣,它成為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并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做一款小眾產品滿足不了馬斯克的胃口,他想重塑整個銀行業。因此,他回歸初心,決定創辦一個能顛覆整個銀行體系的社交網絡。
他告訴團隊:“我們必須做個決定,是瞄準大目標還是小目標。”有些人覺得馬斯克的這番構思是有缺陷的。里德·霍夫曼說:“我們在eBay上的用戶黏性很強。”霍夫曼是早期員工,后來是領英的聯合創始人。“馬斯克和蒂爾認為我們應該完全專注于這項業務,在這個交易細分市場做到龍頭老大。”
馬斯克堅持認為公司的名字應該是X.com,PayPal只是其附屬品牌之一。他甚至想重新給這個支付系統起名為X-PayPal。當時有很多人反對,列夫琴尤其反對。PayPal已經成為一個用戶信賴的品牌,就像一個能幫你掙錢的好朋友。
焦點小組的訪談結果顯示,X.com這個名字會讓人聯想到色情網站,你既不會信任它,也不會在一家得體的公司里提到它。但馬斯克就是不聽勸,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小眾的支付系統,PayPal這個名字肯定更合適,”他說,“但 如果你想接管全球金融體系,那么X就是一個更好的名字。 ”
馬斯克對公司進行了重組,從此沒有了獨立的工程部門,工程師將與產品經理通力合作。他將這一理念貫徹到特斯拉、SpaceX和Twitter當中。
而后不久,馬斯克第二次被人趕出公司。他是一個目光遠大的人,但他不善于與人打交道。
他在PayPal的同事對他印象很深的一點,除了他粗暴無禮的管理風格,就是他渴望承擔風險。魯洛夫·博塔說:“企業家實際上不是風險承擔者,而是風險化解者。他們不會在風險中茁壯成長,也從不主動尋求放大風險。正相反,他們總是想找到可控的變量,把風險降到最低。”
但馬斯克不是這樣的人。 “他就喜歡擴大風險,破釜沉舟,讓大家無路可退。”
所以馬斯克與彼得·蒂爾有著本質的區別,后者總是注重控制風險。蒂爾和霍夫曼曾計劃把他們在PayPal的經歷寫成一本書,書中關于馬斯克的章節名稱是“不理解‘風險’一詞真正含義的人”。
如果你需要激勵人們去做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那么“風險成癮”可能是非常有用的特質。“他驚人的地方在于,他能成功地讓大家行走在荒漠中。”霍夫曼說, “他對他把握分寸的界限十分自信,所以他能把所有籌碼都按在牌桌上。”
這不僅是一個比喻。許多年后,列夫琴在一個朋友的單身公寓與馬斯克玩牌。大家正在玩一局賭注很高的德州撲克。盡管馬斯克不是行家里手,但他還是上了牌桌。
“在場有很多聰明人和高手,他們都很擅長記牌、計算賠率。”列夫琴說,“埃隆所做的就是在每一手牌上全押,輸個精光,再買更多的籌碼,加倍下注。最后,他輸了許多手牌以后,又一次全押,贏了,然后他說:‘好,就這樣吧,我不玩了’。”
這樣的舉動也代表了他生活中的一個主題:不會輕易把籌碼拿下牌桌,讓它們繼續跟著他一起冒險。
結果證明,這是一個好的策略。“看看他后來創辦的兩家公司——SpaceX和特斯拉。”蒂爾說,“按照硅谷的投資和經營哲學,這兩家公司的業務都是極其瘋狂的賭注。但如果這樣兩家沒人看好的公司都成功了,那么你就得跟自己說:‘我認為埃隆對風險的理解超越了所有人’。”
PayPal于2002年上市,當年7月以15億美元的價格被eBay收購。馬斯克得到的回報約為2.5億美元。馬斯克打電話給他在Paypal的死對頭馬克斯·列夫琴,提議在公司的停車場見面。馬斯克很真誠,他坐在路邊,滿臉戚容地問列夫琴:“你為什么要背叛我?”
“我是真的認為我這樣做是對的,”列夫琴回答,“你完全搞錯了,公司就要垮了,我覺得我別無選擇。”馬斯克點了點頭。幾個月后,他們在帕洛阿爾托共進晚餐。“生命太短暫了,”馬斯克對他說,“我們繼續攜手前進吧。”他與其他使得其離開Paypal的“敵人”也握手言和了。
“一開始我很生氣,”馬斯克在2022年夏天告訴我,“我甚至都有過暗中報復的想法。但最終我意識到,我被他們搞下臺其實是件好事,否則我還在PayPal苦苦掙扎。”然后他停頓了一會兒,咯咯笑了幾下。“當然,如果我留下來呢,PayPal就會是一家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公司。”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進行這次談話的時候,馬斯克正在收購Twitter。
Twitter可能會成為X.com應該成為的樣子
2022年4月6日下午,也就是馬斯克宣布加入Twitter董事會的第二天,馬斯克的密友、PayPal聯合創始人盧克·諾塞克和肯·豪厄里在得州超級工廠的夾層工作區里踱步,等著馬斯克跟杰瑞德·伯查爾談完慈善事業的相關規劃,隨后又等著他處理了其他一些工作。
諾塞克和豪厄里不太贊成他這個決定。“我這次可能是自找麻煩,”馬斯克在會議桌前坐下,越過桌子可以俯瞰特斯拉的裝配線,此時他愉快地承認,“我手頭的現金太多啦!”
豪厄里和諾塞克笑了笑,等著他說下文。馬斯克補充道:“我覺得大家能有個值得信任的論壇說說話很重要,至少不要搞得大家都不信任它。”他抱怨說,不管是作為股東的資本投入,還是作為用戶的精力投入,Twitter董事會成員對Twitter的個人投入都很少。馬斯克說:“帕拉格是一個技術專家,對Twitter現狀的看法不冷不熱。很明顯,現在是一幫囚犯在管理精神病院。”
馬斯克重復講了一遍他的觀點,很簡單,如果Twitter不再限制用戶的言論自由,這將有利于民主。“Twitter必須朝著言論更自由的方向發展,至少要按照法律規定來,”他說,“現在Twitter對言論的壓制程度遠遠超過了法律規定。”?
盡管豪厄里與馬斯克一樣,從自由意志主義的視角出發,認同言論自由的價值,但他還是用一套比較復雜的表述,溫和地提出了一些反對意見。“Twitter的功能是不是應該像電話一樣呢,這頭說什么,那頭放出來的話就是一模一樣的?”他問道,“還是說你覺得Twitter 更應該成為一個管理全球話語的系統,在其中加入一些智能算法,讓有些事情曝光的優先級更高,有些事情的曝光度降低 呢?”
馬斯克回答:“是的,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讓人把話說出來是一種能力,說出來的話被放大曝光或減少推廣到什么程度,就是另外一碼事兒 了。”也許推文曝光量增減的公式應該更公開透明一些。“可以用一種開源的算法,把它放在GitHub1上,這樣大家就可以篩選。”
這個想法能吸引保守派用戶,他們總感覺Twitter的算法中暗藏著對自由主義的偏見。但這種措施即便付諸實行,也沒有真正解決Twitter的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竭力杜絕危險、虛假和有害內容的傳播?
馬斯克隨后拋出了其他一些想法,他問:“如果我們向大家收一點點錢,比如每個月2美元來驗證一下怎么樣?”
這成了馬斯克管理Twitter的一大核心想法:讓大家定期繳納會員費時登記信用卡和手機號,這樣就能驗證大家的身份。算法可能會優先考慮這些用戶,因為他們不太可能參與詐騙、欺凌和傳播謠言的活動。這樣可能會減少Twitter上的網絡暴力行為。
馬斯克認為 獲取Twitter用戶的信用卡信息會帶來一個額外的好處:它有助于將Twitter打造成一個支付平臺,大家可以用它來匯款、支付小費,還可以為文字內容、音樂和視頻內容付費。 豪厄里和諾塞克曾在PayPal與馬斯克共事過,所以他們喜歡這個想法。
“這樣就能實現我對X.com和PayPal最初的設想了。”馬斯克高興地笑著說。從一開始,馬斯克就看到Twitter可能成為他心目中X.com該有的樣子—— 一個支持金融交易的社交網絡。
當他開始購買Twitter股票時,馬斯克將Twitter視為實現他最初想法的一種方式,他同樣覺得Twitter的名字格局太小。馬斯克說:“Twitter可能會成為X.com應該成為的樣子,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拯救言論自由。”
此前,馬斯克還表示自己想將X做成一個像“微信”那樣好用且覆蓋人們生活多方面服務的“全能應用”。近日,X已在iOS、Android、Linux和Mac系統平臺,推出了近似微信模式的視頻、語音通話功能。
2024年,馬斯克能用一個美國版“微信”向用戶交卷嗎?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seesayso(ID:gh_7504995ab922) ,摘自:《埃隆·馬斯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