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互聯網公司某些服務本質上是影子銀行

虎嗅注:
本文
摘編自網易科技,原文來自《北京商報》,作者崔啟斌、劉雙霞
周小川日前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舉辦的中央銀行政策研討活動時談到,中國近期的影子銀行發展十分迅速,影子銀行會產生嚴重問題,應保持高度關注。
阿里、螞蟻金服被點名
影子銀行由于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期限錯配、高杠桿等風險而成為監管關注的對象。而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使得影子銀行的問題更加凸顯。
央行行長周小川公開表示,近期影子銀行發展迅速,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存在影子銀行活動,更提及阿里巴巴所進行的影子銀行活動存在期限轉換、杠桿程度過高等問題。
周小川指出,“監管部門向阿里巴巴頒發了銀行牌照,央行也向其頒發了支付牌照。但是,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他們所進行的影子銀行活動存在期限轉換問題,杠桿程度過高,資本要求也不同于傳統銀行”。
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表示,更準確地說,存在影子銀行活動的是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他指出,對于商業銀行,有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但是對于互聯網金融并沒有相應的資本等監管要求,資本上幾乎不受什么約束。
怎樣才算影子銀行?
周小川表示,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和國際清算銀行(BIS)將影子銀行分為兩類,包括影子銀行機構(如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和影子銀行活動。其中,影子銀行活動是指傳統的商業銀行采取的旨在規避傳統監管的有關活動,而中國影子銀行主要是這一類。
“導致影子銀行發展迅速的首要原因是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影子銀行獲得較高利潤,而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等)則會紛紛效仿。”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所謂的“影子銀行”就是指和銀行發揮了同樣的功能,但本身并非真正的銀行,并未接受類似銀行監管的機構。像近來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這種新興業態,其本質上還是具有金融屬性,和傳統金融的基本風險點是一樣的,但是監管未建立起來,導致出現了很多問題。
對于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周小川給出的數據是,總規模目前不是很大,如果將影子銀行的總資產與傳統銀行資產相比較,則規模只有后者的20%;如果與銀行總貸款相比,則只有30%。周小川也透露,中國已決定開展新一輪監管體制改革來覆蓋這些監管真空領域。雖然監管層鼓勵互聯網公司的發展,但只要它們從事金融行業,就應該遵守相關的監管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