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攻殼機動隊》為何如此經典?
每到公眾長假,喜歡出門游玩的老鐵,都會去長途旅行或是短程散心,但是對于大多喜歡宅家的動漫人來講,可能稍微有點寂寞。
今天本花要搬出一部超——長——動畫系列,有電影、有動畫番劇、有真人版、有劇場版。
在下次長假里,只要不倍速或者跳劇情,不吃不喝不睡鐵汁們都未必看得完。
所以有家人猜到是什么作品了嗎???????
《攻殼機動隊》:科幻動畫圈的“四大名著”之一??
《攻殼機動隊》,大概許多家人對它是久聞大名。
它的原身,是由士郎正宗于1989年5月,在講談社青年漫畫刊物《周刊Young Magazine》海賊版1989年5月號~1991年11月號連載的漫畫。
但是,它在連載之初并不太受歡迎。
1988年,日本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宮崎勤事件”,該年8月到次年6月的10個月內,連續發生四起女童分尸案,直到7月兇手宮崎勤才被逮捕歸案。
而當時,警方在其住宅搜出眾多動漫相關作品,如描寫性虐待與性變態的漫畫、同人色情錄音帶與同人志,及他跟被他誘拐女童的性變態錄音帶。
這事兒當年震驚了全日本,也就不難想到ACGN也會被各類人拿來大做文章、大肆批判,甚至政策整肅。
這段冰河期長達五年,直到95年EVA播出才逐步破冰。
在這種氛圍下,《攻殼機動隊》Cyber-punk的復雜風格、生澀專業的信息量、嚴肅認真的政治哲學宗教觀點、灰暗晦澀的色彩基調...... 并不是當時需要熱血與浪漫的人們所青睞的。
包括現在,在短視頻流行、短平快作品更為人接受與習慣、輕松愉悅的觀影內容被推崇、長視頻生存空間被擠壓的環境,《攻殼機動隊》可能也不是大多人回顧老番的首選。
但是《攻殼機動隊》依然在當時成為炙手可熱的最熱門話題,在現在依然有人翻拍、安利。雖然翻拍的效果不是那么理想,但那不重要。
因為人家的受眾本來也沒奢求定位在普通大眾,它更像是OTAKU小眾向的作品,而這部作品本身的硬核和專業,精準俘獲了那一批受眾的心。
并且與動輒描繪未來都是世界末日,充斥著孤立無助與彷徨不安的氛圍的科幻作品比起來,《攻殼機動隊》反而是明快向上的。
——“未來應該是更光明才對。”
為《攻殼機動隊》這個作品再次瘋狂加成的,是1995年由動漫界怪才押井守執導的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
影片上映后,不僅在歐美以票房冠軍的佳績打敗了同期的好萊塢大片,其英文版錄像帶還是Billboard錄像帶銷售榜冠軍,連《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曾為此片撰寫文章。
從影視層面看,它不僅引起了詹姆斯·卡梅隆、昆汀·塔倫蒂諾等好萊塢名導的藝術共鳴,甚至還直接激發了沃卓斯基兄弟的創作靈感,促成了《黑客帝國》系列的誕生。
這種觀感,和現在的許多日番決不可同日而語。
?《攻殼機動隊》系列該用什么順序看?
《攻殼機動隊》的故事發生在三戰后的日本。
這個時代,全世界都連網,人體和大腦被進行了不同程度義體化 (與“電子化”相近。是指人可以將身體用不同材質的組件進行替換,更加強調身體的強化功能) 改造,甚至裝上了電子腦。
這使得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限變得非常模糊。
主角草薙素子是日本內務省獨立部門網絡部隊 (公安九課) 的干員,主要負責處理各種新型網絡犯罪案件。
然而,一次追蹤黑客“傀儡王”的過程中,被其入侵了電子腦。被篡改記憶的受害者讓素子深受觸動,由于素子本身也經歷過重度改造,她陷入了對自身屬性的迷茫。
故事主線基本就是“傀儡王”與素子、公安九課之間的拉扯。原本只在網絡上流竄的“傀儡王”莫名被逼入一具義體,可以物理接觸外界的它尋求素子和公安九課的庇護。
它透露自己原是替某秘密組織干臟活的間諜程序, 在網絡空間中生長出自我意識,并堅稱自己是生命體。 可是,它話沒說完就被一伙神秘人劫走。
接下來就是素子為了保護“傀儡王”和公安六課的犯罪證據,塑造的各種名場面,比如“少佐徒手撕戰車”。
最后公安六課派來的直升機狙擊手要殺人滅口,說自己悟透了生命本質的“傀儡王”將自己的意識與素子再次融合。素子在這一部電影的結尾更換了義體,成為新的生命。
但這一次的“新”,指的是不局限于義體上的“新”生命體,融合后的素子具有了隨時通過網絡漫游的能力。
而結局也算是名場面—— 素子站在山上俯瞰港區,懷著對未來充滿無限展望的目光。
其實有許多小伙伴在開始看之前,都說不清楚觀看順序,以及每一部的內容究竟是什么。
如果問本花,那建議就是以導演分類,再按時間順序觀看。
理由很簡單,《攻殼機動隊》系列并不是單純翻拍、出續作這么簡單。 它更像是一個有著無限潛力的統一世界觀,就像是手機或電腦的基礎系統。
你希望你的電子產品使用感是如何的,你就如何設置調教它。《攻殼機動隊》這個系列也差不多。不同的創作者講什么,是各自的自由,并且不同故事之間基本可以自洽。
開山的士郎正宗,原作漫畫主要內容講的是賽博朋克世界里,公安九課的警察生活日常,嚴肅的話題探討和幽默的插科打諢,都有。
其次,讓《攻殼機動隊》地位更上一個臺階的押井守,創作的劇場版主要講的是賽博朋克世界里的哲學思考。
而神山健治的TV版,第一季講的是賽博朋克世界的社會學思考,但第二部不是他單獨完成的,而是由他和他的老師押井守一起做的,重心放在了未來日本的國內外政治斗爭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內豆瓣上,雖然押井守最開始的電影版打分人數是最多的,但是神山健治和押井守一起制作的TV版《攻殼機動隊》的評分才是最高的 (電影9.1,TV版9.6) ,并且打分人數也達到了3萬,分數并不虛。
還有另一位叫黃瀨和哉的導演,電影與TV版都拍攝過,但是內容并不出彩,只能說中規中矩,瑕疵并不小,但也沒有到非常差的地步。
而在2017年,“寡姐”斯嘉麗·約翰遜也出演了一部《攻殼機動隊》同名電影,但是口碑貌似不大好,這里也就不多提了。
因而,本花認為大家有意補番的話,可以按照押井守-神山健治-黃瀨和哉-“寡姐”真人版這個順序,再分別按照每位導演下的作品的上映時間順序去看。
這么有檔次的作品,別問這么沒檔次的問題??
《攻殼機動隊》并不是一部特別好安利的作品。
其一如上所說,它本身有太多系列作品,內容不一;其二是它涉及政治、哲學、社會學等方方面面的深度主題,使作品本身很難在一定字數內被剖析清楚。
畢竟優秀如《攻殼機動隊》的作品,都有諸多意義不明的誤解和議論。
其中一個就是對這部作品是不是男性向,素子這個角色有沒有賣弄肉體,以及適不適合女生看?
事實上,如果從原作漫畫的角度,《攻殼機動隊》要說一點男性向、18N都沒沾那肯定是不現實的。并且素子這個角色本身的性格就是不同于現當代價值觀的奔放。
但這一點與她自身神秘主義色彩的經歷有關,由于虛構的生命人、篡改記憶的科技,素子人類真正的身份已不能以外表或是自身記憶來判斷,就連她也一直對自己的屬性感到迷茫。
對于適不適合女生看這個問題。首先,科幻題材本身是不挑觀眾性別的;其次,從美色角度,人物本身也有各種性格的型男,更別說動畫版還有各色氣質的聲優。
怎么不適合女生看? (Doge)
如果要正確認識《攻殼機動隊》,首先就要深刻地理解它;而只有正確認識了它,才能去全面評價它。
這部作品的英文名譯為“Ghost in the Shell”,取自“Ghost in the machine (機器中的幽靈) ”,原本是英國牛津學派的哲學家吉爾伯特·賴爾用來諷刺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而提出的假想。
而士郎正宗則借此表達一種Cyber-punk題材中的普遍主題: 如果精神能夠被人工智能模擬,肉體能夠被強有力的機器替代,甚至靈魂也能從無序的信息海洋之中涌現,那么我們便無法確證自身獨一無二的存在和價值。
《攻殼機動隊》有非常成功的原作漫畫、電影版與TV版。原作是房子扎實的基底,押井守的劇場版為它開拓了另一種藝術性,而神山健治的TV版則成功實現了商業化。
動漫畫中,攻殼系列關于人類未來命運的探討、政治集團的斗爭、科技進化對人的反噬,還有全劇中心“ghost”的探討需要觀眾對其報以連續性的思考。
意志的和表象的、實體與虛像,這是一種二元論,就像素子作為有現實主義傾向的角色,其內心深處卻又烙印了對于存在的懷疑,可是現實中的一切行動并不受影響——身心二元論。
素子這個角色本身塑造得就十分哲學。她清楚爭議的局限,但又毫不猶豫地為正義弄臟手; 她仿佛一直作為體制內的“看門狗”而行動,可最終卻是她撿到了“神”,超越了人類自身的存在。
《攻殼機動隊》絕不是一部讓人輕松的番,無論是主線還是支線,其涉及的內容都令人感嘆自我的渺小。
它的經典從來都來自它本身強大而無出其右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