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中的在美中國留學生
“是的,我的f1 status (美國國際生F1簽證狀態) 被terminate (終止) 了。”
日前上午,中國留學生小雨收到大學國際辦公室發的郵件, 在學校例行篩查的時候,發現她的 (留學生) 身份被終止了,給出的理由是other-criminal (其它-犯罪) 。
基于上周就開始有的傳聞和案例,小雨意識到這不是詐騙,“我可能上不完學,就得走了”。
小雨在社交平臺上寫下這段經歷時,她還有三周就畢業了,Top10研究生院的錄取通知書還靜靜躺在郵箱里。在她的表述里,自己成績非常好,不到三年就可以本科畢業,從不喝酒,沒駕照不開車,無任何不良嗜好。
唯一在美國有的“不干凈歷史”是一年前和前男友發生爭執時,鄰居報了警,“警察當時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先逮捕回警局了”。如今雖然案件早已撤銷,卻成為移民局終止她學生身份的理由。
小雨并非個例,連日來, 一場涉及數百名留學生的去留危機正在美國各地暴發。
據《高等教育內幕》追蹤報道,美國東海岸至西海岸已有80多所大學報告,其人員簽證被吊銷,學生和教職員工均受到影響,不僅包括哈佛大學、斯坦福等私立院校,還有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曼凱托分校等公立大學。
加州大學系統成為重災區。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整個加州大學系統至少有57人被吊銷簽證,包括洛杉磯分校 (UCLA) 、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和圣地亞哥分校 (UCSD) 。俄亥俄州立大學有七人被吊銷簽證。
界面新聞就簽證取消事宜聯系了多名學生,但都因擔心影響申訴結果拒絕透露具體細節。
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 (Marco Rubio) 3月27日表示,自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始以來,國務院已在全國范圍內吊銷了300多份學生簽證。這個數字隨后被《金融時報》日前更新至500人。美國約有110萬名國際學生簽證持有者。
與此同時,中國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近期選擇赴美國俄亥俄州學習時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增強防范意識。主要原因是, 美國俄亥俄州通過有關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華消極條款, 對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
而中國文化和旅游部也發布 赴美旅游風險提示 ,強調由于中美經貿關系惡化以及美國內安全形勢,提醒中國游客充分評估赴美旅游風險,謹慎前往。
2025年的首份留學預警,將公眾視線引向了一場正在發酵的留美學生簽證危機。
簽證吊銷風波
恐慌情緒在留美學生群體間彌散。
“氣氛比前幾年緊張不少?!眮碜约~約大學的中國留學生Jason對界面新聞稱,很多人都覺得留學這件事變得沒以前那么“單純”了—— 不只是好好讀書、成績好就行了,有時候一些政策、風向變動都會影響到學習甚至簽證安全, 大家的心理壓力確實比以前大了,特別是STEM專業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 的同學。
Jason表示,中國留學生大多遵紀守法、勤奮努力,“我們來到這里是為了追求知識,而非卷入任何政治沖突。如今一些學生在沒有明確理由的情況下被貼上‘安全威脅’的標簽,是一種典型的‘泛化國家安全’行為,我們對此感到失望甚至憤怒。”
科羅拉多大學的一位博士在讀生羅拉告訴界面新聞,其所在學校的留學生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學校4月10日發送給學生的郵件提到:“我也和你們許多人一樣,對聯邦政府在全國范圍內終止數百名國際學生的簽證身份感到痛心,這無疑給正在追求學術和研究目標的國際學生和學者帶來了焦慮和不確定性?!?/p>
校方認為, 近期這些與移民相關的舉措似乎在剝奪非公民學生和學者應有的正當程序,這種做法令人深感不安。 這些舉措對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產生了寒蟬效應。該校也和美國其他高校一樣,收到了來自多個聯邦機構有關暫停和停止資助項目工作的通知。
為何這些留美國際生的簽證會突然被吊銷?
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表示,學生簽證是為了學習,并警告說,如果外國人被視為參與“破壞穩定”的行為,他們的簽證將被吊銷。許多被取消簽證的人都參與過某種形式的親巴勒斯坦活動。
但越來越多的學校發現,一些學生的簽證被吊銷,盡管他們與抗議活動并無關聯。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學生的簽證被吊銷,例如交通違規。一些大學表示,他們仍不清楚原因,正在尋求答案。
在BBC的報道中,一位來自中國的達特茅斯學院博士生劉先生的案例也極具爭議。他在沒有收到任何解釋的情況下被終止F1簽證,隨后與新罕布什爾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一起起訴政府。
訴訟文件顯示, 劉先生沒有犯罪記錄,也沒有參加任何抗議活動。他的代理律師認為,這種“無預警撤銷”的做法可能侵犯了學生的公民權利。
據美聯社援引美國大學校方觀點稱, (美國) 政府一直在 悄悄終止 學生的合法居留身份,幾乎沒有通知學生或學校。這與過去的做法不同,導致學生很容易被拘留和驅逐出境。
這場簽證危機的特殊之處在于其執行方式的變化。過去,如果國際留學生簽證被取消,學?;驅W生會收到通知。但此次是由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 (ICE) 主導,學生與交流訪問者計劃 (SEVP) 辦公室直接執行,許多學校都措手不及。
“與過去相比,目前這波簽證撤銷行動似乎范圍更廣、協調性更強。”美國移民律師協會政府關系高級主管舍夫·達拉爾-德海尼 (Shev Dalal-Dheini) 表示。她指出,以往只有涉及嚴重安全問題才會迅速驅逐,但現在的情況明顯不同。
一位有十多年美簽移民經驗的中介老葉對界面新聞表示,從3月底開始,其團隊陸續接到多起美簽被取消的case (案例) , “美國正在全面審查F1簽證,而且ICE這次的大掃蕩來得非常的突然?!?/strong>
據其團隊接觸的案例反饋, 大部分高?,F在是冷處理態度,既不幫忙也不push (推動) ,只是單純建議受波及的學生尋找移民律師的幫助,或者盡快離境美國。
老葉認為,關鍵是ICE此次的審核撤銷標準是什么,確切說,如何定義所謂的犯罪記錄?
目前ICE尚未明確其撤銷標準與依據, 大部分F1留學生是因為有過逮捕記錄, 即便是多年前發生的事,即便最后案件已經撤案或關閉,仍然被翻出來算舊賬。
那么,這些受波及的國際生該如何應對?
老葉建議, 首先可以跟學校溝通,看學校是否愿意配合境內身份恢復申請。 若原學校拒絕支持恢復身份,盡快尋找愿意接受轉學生的新學校,申請轉學,并申請新學校。
若以上都行不通,先綜合考慮自己的未來規劃,如果未來還有回到美國的需求,可以考慮先離開美國,在政策明朗后 (松動后) ,再重新申請有效簽證、移民身份入境美國。已拿到畢業證的留學生可以考慮此方案,在他看來:“雖保守但穩妥?!?
若以上都不考慮,近期又無法離開美國,可以咨詢相關移民律師,考慮境內調整身份。
留學格局變革
這場簽證風波背后,中美教育交流正在經歷深刻變革。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也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地區。 據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 2024年11月發布的2023/2024年Open Doors美國國際教育報告顯示,美國正面臨著本土學生人數下降的趨勢,未來需要海外學生來維系招生人數平衡。
2023/2024學年,在美國際學生創近十年新高,共有112.669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在美國各類大學就讀,創歷史記錄,同比增長6.6%,這也是繼2020/2021年以來連續第三年增長。
多年以來,中國留學生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學生群體,但近三年,來自中國的學生總數有所減少,主要是本科生的減少。2023/2024學年,留美的中國學生數約27.7萬人,約占美國大學國際學生總量的四分之一,同比下降4.2%。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23年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約500億美元,主要通過學費和生活費。美國國際教育協會會長古德曼 (Allan Goodman) 曾預計,未來幾年國際學生人數會繼續增加,“美國大學有能力招收更多國際學生,我們歡迎國際學生”。
但是隨著中美關系博弈深化,古德曼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國際教育專家趙剛指出,特朗普第二次上臺后的中美關系已經出現嚴重波動,教育領域的摩擦也在加劇, 特別是前不久的美國眾議員“摩爾法案” (旨在禁止中國學生留學美國的提案) ,給中國境外留學市場造成了很大沖擊。
美國政府以“經濟制裁”的手段 (停止聯邦政府教育撥款) 逼迫與中國高校有合作的美國大學就范, 中美高等教育合作的基礎遭到破壞,原有的中美之間合作辦學協議恐怕也會被迫終止,通過合作辦學項目赴美留學的可能性會相應下降。
趙剛預計,在這種形勢下,2025/2026學年 (2025年秋季開學) 中國留美市場很可能繼續下滑。
從全球學生留學趨勢來看, 其他留學目的地開始進入中國家庭的視野。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的報告,目前全球流動的國際學生總數已達到690萬人,在過去十年間增長了53%。留學生前往讀書的前五名國家分別是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占比分別為16%、12%、11%、6%、6%。
各國接待國際學生的能力差異顯著。上述報告顯示,加拿大國際學生占高等教育總人口的38%,促使政府和機構積極制定平衡招生與支持的政策;澳大利亞和英國分別為31%和27%。相比之下,美國國際學生僅占6%。
受經濟波動和政策影響,不少人在留學目的地的選擇上,越來越注重性價比,加上學費相對較低、工作許可和永居獲取較為容易等原因,日本、新西蘭、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正逐漸受追捧。
(文中小雨、Jason、羅拉為化名)
本文來自: 界面新聞 ,記者:查沁君,編輯:文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