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撒幣10億美元,孫正義又在批量制造獨角獸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投中網(ID:China-Venture) ,作者:陶輝東,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孫正義的愿景基金又在批量制造獨角獸了。上周,愿景基金二期在印度、新加坡、瑞典連投三家獨角獸,狂撒了10億美元,風投“造雨人”孫正義宣告了自己的強勢回歸。
以支票簿為武器,動輒以億美元計的單筆投資額,一出手就是獨角獸,經歷了WeWork暴雷、愿景基金巨虧的挫折之后,孫正義看來還是那個孫正義。
在6月23日的軟銀集團股東大會上,孫正義自信地表示:“‘風險投資’ (venture capital) 這個詞對軟銀來說太小家子氣了,‘遠見資本’ ( vision capital) 更貼切一些。”孫正義頂住了股東們要求把資金用于回購股票的壓力,勸股東們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他把自己比作羅斯柴爾德,就像羅斯柴爾德家族是工業革命時代的資本提供者,軟銀是“信息革命時代的資本提供者”。
孫正義也不再談論退休計劃了,反而向股東們表示自己精力充沛,會繼續擔任董事長至少到70多歲。今年已經63歲的孫正義,還將繼續折騰下去。
一、愿景基金二期歸來,全球掃貨獨角獸
從2019年WeWork IPO失敗,到2020年上半年愿景基金一期錄得1.8億日元的史詩巨虧,孫正義度過了一年多的低潮期。在這一年多,盡管孫正義頂著壓力成立了愿景基金二期,但不得不大幅放緩了投資節奏。愿景基金二期成立于2019年下半年,截至2020年6月末,僅投資了區區7個項目,而且以支持已投項目的后續融資為主。
就像要為之前一年多的蹉跎補課似的, 進入2021年之后,愿景基金二期最近的出手頻率越來越高 。財報顯示,在2021年一季度,愿景基金二期投出去18個項目。愿景基金CEO米斯拉稱:“愿景基金平均每周投出去2億美元。”進入二季度之后,愿景基金的投資節奏在這一基礎上又明顯提升了一個量級,簡直是狂風驟雨一般,上周更是創下了一周十億美金的新紀錄。就連之前愿景基金一期已經退出的項目,孫正義也要再拿回來。
首先是孫正義長期重倉的印度市場。 據印度媒體報道,軟銀集團的愿景基金二期正在與印度最大的電商平臺Flipkart就最新一輪投資展開談判,計劃投資7億美元。早在2017年8月,愿景基金一期就投資過Flipkart,但一年之后就把股份全部賣給了沃爾瑪完成退出。與沃爾瑪的交易中,Flipkart的估值約200億美元。而Flipkart最新一輪融資的目標估值是400億美元,整整翻了一倍。
當然,估值對孫正義來說不是問題。Flipkart計劃2022年完成IPO,屆時將是印度最大的一起科技公司IPO,信奉“Cluster of No. 1”戰略的愿景基金絕不能錯過它。
重新買回Flipkart,只是愿景基金殺回印度的最新動作之一。2021年以來,愿景基金二期已經在印度創造了至少4家獨角獸公司。4月,社交電商平臺Meesho獲愿景基金二期領投的3億美元融資,成為印度第一家社交電商獨角獸。5月,金融科技公司Zeta獲愿景基金二期2.5億美元投資,估值為14.5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另外,愿景基金二期還在與印度供應鏈金融公司OfBusiness洽談,預計投資1至1.5億美元,估值12億美元。OfBusiness將成為印度供應鏈金融第一獨角獸。6月,印度AI初創公司 Vianai Systems也宣布,在由愿景基金二期牽頭的新一輪融資中籌集了1.4億美元,又是一家獨角獸誕生。
不僅僅是印度市場,在美國、歐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當然還有中國市場,愿景基金二期都在進行獨角獸大掃貨。
在東南亞,6月14日,新加坡汽車電商平臺Carro官宣了由愿景基金二期領投的C輪融資,融資規模達3.6億美元。Carro沒有透露具體估值數字,但表示該輪融資讓公司成為“最新一家超過10億美元大關的東南亞初創企業”。
在歐洲,6月17日,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宣布,愿景基金二期領投了其6.39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Klarna是歐洲最大的金融科技獨角獸,該輪融資后估值高達456億美元。
在中國,僅僅是6月份,愿景基金二期就領投了叮咚買菜3.3億美元的D+輪融資、家裝建材B2B交易平臺小胖熊的C+輪,還參與了AI視覺公司創新奇智的D輪。
二、不再募資,孫正義:我們不必乞求
2021年一季度,愿景基金二期的規模從100億美元大幅提升至300億美元。雖然距離最初的1080億美元目標規模還很遙遠,但300億美元的VC基金,依然是全球獨一份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愿景基金二期的資金全部來自軟銀集團自身。 如果說孫正義從愿景基金一期的挫折中悟到了什么,大概就是做投資還是花自己的錢更爽。
5月12日的軟銀集團2020財年業績發布會上,有人問孫正義愿景基金二期的募資問題。孫正義表示:“我們曾經邀請過合作伙伴 (投資愿景基金二期) ,但我們一點也不受歡迎。”
愿景基金二期在2019年啟動募集,當時的孫正義和軟銀集團在資本市場上宛如一個笑話。愿景基金一期的投資組合公司接連破產,軟銀集團的股價腰斬再腰斬,穆迪、標普等評級機構紛紛下調軟銀的信用評級。緊接著就是新冠疫情,愿景基金一期重倉的“共享經濟”再遭嚴重打擊。這種情況下,要LP繼續為孫正義的狂熱“愿景”買單顯然不太現實。
接下來的劇情出乎所有人的預料。為應對新冠疫情,各國央行紛紛祭出“放水”大招,資本市場應聲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大暴漲。愿景基金一期原本被詬病是泡沫制造者,這時卻在另一波更大的泡沫中成了最大的贏家。2020財年 (以2021年3月末為止) 愿景基金錄得了高達7.5萬億日元的投資收益。
在愿景基金一期的投資組合中,盡管Greensill Capital、Brandless等較差的項目仍在一個接一個的破產,但少數優秀、頭部公司的接連IPO,已經足以填補所有損失,并帶來相當可觀的回報。實際上,愿景基金一期大部分的投資收益都來自Coupang這一個項目。Coupang在3月份上市后,給第一大股東軟銀集團帶來了約240億美元的回報,而愿景基金的投入僅僅是20多億美元。可見,即便在late-stage VC階段,二八定律依然是成立的。
軟銀披露的數據顯示,愿景基金一期 LP 的混合IRR已經達到了 22%。成立不到兩年的愿景基金二期,因為對貝殼找房的重點投資,更是錄得了119%的IRR。
孫正義已經證明了自己是對的,但他依然并不著急讓愿景基金二期重啟對外募資。孫正義似乎依然對一年前遭到的冷遇耿耿于懷,他說道:“我們并非不邀請第三方參與 (愿景基金二期) ,只不過我們不必乞求。”
并且,在孫正義看來,愿景基金一期的表現依然不夠好。在分析師會議上,孫正義還表示,軟銀集團手頭有足夠的現金,將繼續用自有資金開展投資。在愿景基金一期的表現進一步改善之前,軟銀不會嘗試從其他公司和個人那里籌集資金。
20%多的IRR肯定無法滿足孫正義的胃口,畢竟,他曾向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夸下海口:“你只要給我1000億美元,我會還給你1萬億。”隨著滴滴、字節跳動等更多公司陸續上市,愿景基金一期的回報率無疑將繼續提升,屆時孫正義能夠以更加強勢的姿態與LP談判。
三、戰局升級:人人都是孫正義
孫正義的傳記作者杉本貴司稱孫正義是:“革命者、破壞者、魅力領袖、離經叛道的經營者、吹牛大王、暴發戶。”過去兩年的挫折從來沒有讓孫正義變得更循規蹈矩一點。在被外界抨擊最嚴厲的時候,孫正義甚至說自己是“被誤解的耶穌”。
孫正義的野心還在擴大。不久前接受日本《日經新聞》采訪時,孫正義表示希望將愿景基金的投資組合再增加一倍,達到500家公司,“每年數十個IPO”。
與愿景基金一期相比,愿景基金二期的投資范圍更廣。孫正義募集愿景基金一期時的目標是做一只“覆蓋整個科技界的基金”,而愿景基金二期已經打破了這一藩籬。由于新冠疫情的慘痛教訓,愿景基金二期對醫療格外重視,21%的資金投向了醫療。雖然孫正義曾表示要做一只投AI的基金,但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愿景基金二期的第一大投資方向是地產科技,第二大方向是醫療,第三大方向是消費,三者合計占到愿景基金總投資的58%。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在文章中稱,軟銀令人聯想到三菱等日本傳統財閥,在不同產業領域都有觸角,成員企業之間互相幫助。
在強勢反彈之后,孫正義的地位甚至更加穩固,更加不容置疑。《經濟學人》引述某軟銀集團股東的話,吐槽孫正義對股東的態度:“孫正義和他的高級團隊們太成功了,他們給人一種‘你們可不可以離遠點,讓我們干自己的活’的感覺。”《經濟學人》對孫正義的離經叛道很不感冒,認為孫正義的翻盤“戲劇性且僥幸”,下一次的壓力測試隨時會再次到來。
但在VC市場,卻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在效仿孫正義。 在愿景基金之后,VC基金的規模在整體迅猛擴大,頭部機構紛紛募集越來越大的VC基金,規模即是王道,VC與PE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三年前,孫正義的愿景基金揮舞著支票簿砸錢的粗暴投資方式,被抨擊擾亂了VC市場,是泡沫制造者。而在今天,VC市場上人人都是孫正義。
一位美國投資人在Twitter上寫道:“現在許多其他機構能夠并愿意開出與軟銀一樣大的支票,創業公司已經被寵壞了。”
中國的情況也差不多。一位本土機構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現在有一些機構錢多任性,投資不太在乎估值。但是這是否可持續就很難說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投中網(ID:China-Venture) ,作者:陶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