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端化的雙驅動:保時捷與個人IP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人又被小米刷屏了,這次不是什么好事情,小米su7發生了嚴重車禍。
在發生這起事件之后,第二天小米的股價下跌了超過5%,小米公司遇到了造車以來最嚴重的危機。自從小米開始造車以來,小米品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人會以成為小米車主而感到光榮。不知道這次Su7車禍,是否會成為小米品牌形象的轉折點。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小米在過去兩年成為了所有中國企業里,品牌勢能提升最快的公司之一。在無限的風光背后,它未來的發展又蘊含著哪些風險呢?
過去的小米,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屬于性價比品牌——說白了就是產品不錯,但賣不上一點溢價。但是過去一兩年小米成功摘下了“性價比”的帽子,幾乎把自己重新定義成為一個中高端品牌。
小米的成功升級體現在了它的財報數據上。2024年小米的營收高達365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5%。在這樣的一個體量的中國公司里面,小米的增長速度是獨一無二的。
同時,小米集團在2024年的凈利潤也高達272億元,同比增長41%,不僅創了歷史新高,而且這個凈利潤還是以扣除了造車業務虧損60億之后的數字。如果沒有造車業務的虧損,利潤的釋放將更加驚人。
因此小米的股價在過去一年漲了三倍以上,雷軍也一躍成為中國首富。我認為,小米過去兩年的巨大成功可以總結為三個字:高端化。
我們先來看小米原來的主要業務,也就是賣手機。曾幾何時,小米一臺手機也就賣個2000元左右。但我們看如今的小米,它最新推出的小米15pro這款手機入門款價格高達5799元,這樣的價格已經無限接近iPhone入門款的價格了。
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24年的中國手機市場,在4000~5000元的價格帶當中,小米市占率24%,在所有品牌里排名第一。而在5000~6000元的手機價格帶,小米的市占率也接近10%,排名全行業前三。
小米不僅在國內實現了高端化,在海外市場,小米同樣的也越來越高端了。
今年年初,小米手機15 ultra在歐洲正式發布,售價1499歐元,折合人民幣一萬多,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iPhone16 promax在當地的價格。
小米的手機能賣得越來越高端,一個核心的轉折點就是小米開始造車。
去年推出小米Su7這款車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小米這一次又要走性價比路線,走所謂“年輕人第一臺車”這樣的定位。
結果Su7的入門款最便宜要賣到23萬,高配版更是直接定價30萬。今年年初推出的小米Su7 ultra、也就是超高配的版本,直奔50萬以上的豪華車價格帶。
Su7 ultra這款車賣這么貴,我還有朋友興沖沖地要去搶號抽簽,努力爭當第一批車主。他抽到了購買資格,回來跟我分享,覺得自己的運氣實在太好了——居然小米給了他這樣的購買機會。
這種用戶購買熱情,完全是豪華品牌才配得上的待遇。
為什么小米通過造車,一下子就能讓這個品牌高端起來呢?
我認為小米在做汽車的產品定位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巧妙的錨點,就是對標保時捷。
小米找了保時捷這種動輒賣100萬元以上的豪華品牌進行對標,但“只賣”三五十萬。明明已經是高端的價格,這樣一對比就還是顯得很有“性價比”了。
豪車品牌有很多,而保時捷在所有豪車品牌當中,最以設計好看著稱,也是最受女性用戶青睞的。
小米學習保時捷這件事,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努力贏得女性用戶的好感。在我看來,這一點是小米汽車品牌勢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沒有之一。
一旦小米成功學習到保時捷的優點,就能夠吸引到小米原來最缺乏的一群用戶,也就是中高端消費力的女性用戶。
一個品牌是否能受到女性用戶的喜歡,對它的品牌勢能有非常大的影響。因為男性在購物的時候喜歡看參數,仔細比較各個產品的優劣勢,沒有那么愿意付出額外溢價。女生在買東西的時候,更看重的是用戶體驗、顏值還有設計。一旦女生喜歡的,她更加愿意為自己的喜歡多付一點錢。
從數據也能看出這一點,小米手機的用戶當中,男性占70%以上;而小米汽車女性消費者明顯上升,占比達到了50%。
這50%的女性用戶,既包括自己駕駛的女性用戶,也包括在整個購車過程當中,女性主導消費決策的情況。在很多家庭消費場景當中,往往是女性占有更大的話語權。
上面的這些關節,我相信小米在對標保時捷的第一天就已經想清楚了。
小米汽車的設計當中吸引女生的點,也深得保時捷的精髓。包括配色好看,搭配了像這種霞光紫、橄欖綠這種飽和度高的顏色;以及車內的防曬設計,還專門給女性用戶留下了放包包跟口紅的車內空間。
然而,在小米進行營銷的過程當中,從來沒有說小米Su7這款車是專為女性而設計的——很多事情,產品細節比營銷話術怎么說,要重要得多。
這款車還有很多其他的賣點是針對男性的。例如說小米汽車也會主打它的“人車家”三合一的生態系統,作為另一個重要的賣點。
這個賣點是針對那些正在使用小米智能家庭設備和手機的用戶。例如說,用戶可以把手機上的應用一鍵投射到車的屏幕上,還有用車載的語音來控制家庭的智能設備。對于這些功能感興趣的用戶是男生為主。
小米是唯一一個能打造這種“人車家”生態合一的企業,但是在我看來,這個賣點并沒有剛剛說到的女性友好這一點那么重要。因為很少有人會把能跟手機和家庭設備打通,作為買車過程當中重要的考慮因素。這些功能更像營銷的噱頭。
除了剛剛說到的女性友好這一點之外,另外一個小米品牌勢能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就是雷軍的個人IP。
現在中國最火的企業家是誰?那一定就是雷軍了。雷軍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擁有數千萬粉絲——雷軍的成功,使得通過創始人IP提升企業影響力的這一思路成為熱門顯學,引來了大量創業者的效仿。
雷軍作為一個功成名就的大企業家,他在互聯網上建立了一個非常正面的形象。
此前,很多網友對于“資本家”和有錢人會有一種對立的心態。但雷軍是很少有給人感覺能夠站到人民群眾這一邊的有錢人。隨著小米的股價上漲,雷軍成為了中國首富,甚至有人認為:中國首富就應該得是雷軍這樣的人。
可以看出來,雷軍的群眾基礎非常好。很多國產汽車品牌如果把它的一款車賣到50萬,無論你的性能配置多么的好,很容易會被罵割韭菜。
但是小米把Su7 ultra賣到了50萬以上,很多人會說價格很合理,感謝雷總把車做到了這個份上,才賣我50萬。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創始人IP對一個企業的勢能,它的帶動效應是非常厲害的。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創業者,他們的思考方式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認為熱衷于營銷的企業,都是沒有真本事的。有本事的人,必須是很低調的那種,因為老在宣傳就顯得low了。
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這種想法已經過時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消費者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你的產品好,你還需要更加努力地宣傳,才能配得上產品的好。
如果創始人沒有給自己帶貨的能力,他就一定要去找明星代言人,或者各種網紅來帶貨。這里面企業需要付出的成本肯定更高。
雷軍給自己帶貨,給小米汽車省了非常多的廣告費。而且跟雷軍這種級別的企業家相比,所有的明星網紅,調性肯定顯得更low。
因此,我們可以說,小米的品牌升級成功,背后極大借助了雷軍個人IP的影響力。
但這件事情也蘊藏著它的風險。如果小米把個人IP的玩法進一步推到極致,例如說全體高管一起走出來做個人IP,可能會有反噬的風險。
無論是創始人,還是擁有IP影響力的管理層,如果個人IP和企業產品綁定過深的話,一旦這個人身上發生了什么負面消息,對于企業的影響也會更加嚴重。
聊到這里,我也想聽一下大家的意見。大家購買小米產品的時候,有多少是因為對雷軍個人IP的喜愛,而進行這樣的購買決策呢?
最后總結一下,對于小米集團成功高端化,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把幾十萬價格的車這款產品給賣爆了。
消費者的心理是非常微妙的。如果他覺得你三五十萬的車都能賣得好,對于手機賣到五六千,消費者會有更高的接受度和容忍度。
心理學上,這樣的消費心理叫做錨定效應。小米通過汽車,把自己的品牌心理錨點大幅提高。其他單價更低的產品,例如說手機,哪怕已經在不斷漲價了,消費者的寬容程度也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