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勝再創業:必要商城的每個品類都在小米化
虎嗅注: 畢勝這個小米模式的信仰者,用自己最新的創業項目“必要商城”來踐行著他對小米模式的推崇。那么,必要是如何把傳統的眼鏡行業拖入低價的深水里的呢?它能走多遠?本文轉載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為《畢勝再創業:“必要”憑什么能低成本訂制消費》,虎嗅略有刪節。
距離確認賣掉樂淘15個月后,畢勝于7月30日攜其新創業項目必要商城正式歸來。
畢勝認為,適合推動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顧客對工廠)模式發展落地的時間節點已經到來,一方面傳統批量生產的制造業在尋求升級,而互聯網本身也在潛移默化的進一步改造更多的行業。
通過成本定價的方式,給予生產廠商近20元的每單件商品利潤,必要扮演的角色,一方面確保生產廠商能夠在每單中穩定獲利,另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但這一改造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消滅庫存?
對于潛在合伙伙伴,畢勝在最早階段提了四個要求,一是頂級制造商,二是遵循必要的定價策略,三是和最好的設計師合作,四是擁有柔性制造鏈。但最終其發現,按此要求根本無法找到合伙對象,其中最后一點尤其難以滿足。
畢勝認為未來的商業零售將“通過數據來驅動制造”,該觀點在必要商城模式上的體現是,用戶先下單,工廠根據必要商城提供的購買需求數量來進行生產,畢勝認為該模式最大的好處即在于“消滅了庫存”。根據必要商城官網給出的數據,眼鏡的生產周期在15天左右,鞋類商品的生產周期在20天左右。
目前必要的模式中,“必要商城拿走7%的營銷分成。”因此在每件商品總共20元的利潤中,生產商拿占絕大多數的份額。
畢勝堅持認為,發展柔性制造鏈將是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其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平臺,取代傳統零售模式中,從產品出廠到送到用戶手上的所有環節。 必要和廠商的分工也很明確:必要負責和用戶直接打交道,而產品的生產和設計均由工廠來主導。
有人質疑:將奢侈品價格下降到三位數,誰會為此買單?針對必要的潛在用戶群體是哪一部分,畢勝并未給出一個準確的答復,但畢勝也忍不住反問對方:有誰不喜歡性價比高的商品?
小米化改造
從“性價比之王”到發布“頂配版”眼鏡,必要在宣傳使用字眼上有著極重的小米影子,此外畢勝也希望能夠用口碑傳播的方式來取代舊的營銷方式。畢勝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必要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每個品類的小米化改造”。
傳統制造業埋下的邏輯是,在大批量生產方式中,柔性和生產率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是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另一方面是降低產品成本、必要想同時干成這兩件事,還得有一個前提,即保證產品的質量。
必要商城計劃通過試運營來發現潛在問題。一個關于產品的例子是,將某一款鞋類商品,從生產到送到用戶手中的時間縮短到二十天后,發現原來使用的膠水不足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確保粘合住,于是不得不尋找新的膠水來解決該問題。
畢勝認為必要現階段的模式非常輕,但另一方面,產品推出進程并不完全受必要單方面的控制。“最初我們認為眼鏡品類上線是最容易。”畢勝稱。眼鏡是必要商城主推的品類之一,由于種種原因,最終的結果卻是眼鏡品類成為最遲上線的產品。
另外,眼鏡產品的銷售周期也更為漫長,上述因素導致非常多的實體眼鏡店不得不采取較高售價,以維持店鋪的周轉和生存。而畢勝帶領必要團隊要做的事,則是將這些中間環節進行去除。
這次畢勝選擇自己掏錢再次創業,截止目前必要還未進行公開的融資。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必要現在盈利了么?實現盈利的預期是什么時候?
外界普遍認為樂淘的失敗原因之一,即過于激進的進行擴張。顯然此次再出發的必要,選擇了更加穩健的打法。
樂淘曾獨創實庫代銷供應鏈,即自身不采購貨,在用戶下單后,樂淘再去找貨。從樂淘到必要,畢勝是否受到了此前創業經歷的啟發?畢勝很果斷的回答,創辦必要是一次全新的開始。
另外,若短期內用戶需求爆發,必要背后廠商的產能能否跟上?目前必要主要依賴于已建成的柔性制造鏈,畢勝表示一旦面臨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或也不得不面對被詬病采用饑餓營銷的窘境。
以下是21世紀經濟報道對話畢勝的文字實錄:
21世紀:頂級制造商們為什么愿意選擇和必要合作?
畢勝: 中國制造基本上制造業差不多有600萬家企業,這些企業就是金字塔,其次就是金字塔底部。金字塔尖的非常非常少,而且能夠做頂級制造的。第二個經濟下滑,他們產品越來越少。第三個全球經濟下滑他們高端產品下滑,銷售也下滑。他們沒做過零售,怎么能不顧此失彼。必要模式出現了,他們發現讓他們設計,做好的制造,設計好的產品和制造,銷售這些必要來做。這個模式他們不但接受,而且每個投入就幾千萬,而且未來柔性制造鏈一定會成功,所以他們非常高興配合這個事兒。
21世紀:必要在各個品類的深度改造如何執行下去?
畢勝: 我們會找一個牽頭,我們就講眼鏡,依視路擅長鏡片,事實上它有全世界最好的鏡架,也有全世界最好的鏡架廠。你再往上追溯,這個是鈦金屬,鈦金屬再往上礦山,再往上就更復雜了。所以我們為什么采用招商制?其實咱們做互聯網的人都有一個非常大的毛病,特別自以為是,覺得什么都能做,聰明絕頂。其實你到每一個行業都隔行如隔山。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最頂級的制造商,他本來就做整合,已經整合好了,所以我們不用再整合。
21世紀:產品設計采取的是授權的方式?
畢勝: 這個設計就特別像我們互聯網圈里面做圖的,有很多公司的設計師做圖,比如說你做啥圖,把小米網站打開,說這是我們做的。我跟你說光米蘭我聽說就有幾萬家叫第三方設計工作室,所有這些設計公司都在玩輕資產,都有非常頂級的設計師,他們不存在誰授權給誰的問題。就是你去找他們也行,每個人都可以。
21世紀:國內在柔性制造鏈方面的準備和其本身的成本如何?
畢勝: 我發現很巧的這些頂級制造商很多人在兩年前就開始做自己的柔性制造鏈,但是苦于他們沒有出口。柔性制造鏈成本差不多,比如說原來300人,純機器人之后不需要200、300人,但是柔性制造鏈就不需要300人。
21世紀:必要產品的備貨和生產周期具體如何?
畢勝: 比如說傳統眼鏡生產周期,如果備貨或者拉庫存,眼鏡是25度25度加上去的,所以眼鏡備貨就很長。我們認為0到1200度在北京地區分布是什么樣的,這條生產線主力應該生產這條,但是他們以前是傳統的線下眼鏡,按照他們的邏輯是錯的。根據我們的地理分布,北京人近視多還是天津人近視多還是上海人近視多,男孩喜歡佩無框還是圓框還是方框的,女孩喜歡戴什么,這些數據都知道。對于他們的指導性還是非常強的。我相信數據越來越多,越來越積累,對原來的制造模式肯定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