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才有高賠率,基金既無高賠率也無高勝率
一、 項目有高賠率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創造非常高回報的項目,比如互聯網時代的 BAT,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字節跳動、拼多多、美團,以及偏硬件、先進制造領域的小米、理想、小鵬、寧德時代,還有半導體領域的很多公司,如拓荊科技、華大九天等。
這些項目都為投資機構創造了極大的回報,是非常高賠率的投資。
盡管投中一個這類項目的可能性極低,但由于這些項目基本帶來了甚至超過 1000 倍的賠率,因此即使勝率很低,也是一個期望值大于 1 的投資。
二、基金低勝率低賠率
關于基金 (特指盲池基金) 是否有賠率,我在之前很多篇文章中列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如 《 一級市場業績到底怎么樣?看看這些知名基金的數據就知道 》 、 《 海外風投業績系列分析 1 :海外知名風投基金真實的 DPI 和 IRR 是多少? 》 等。
以下是從這些文章中列出的一些數據:
2012 年之前的私募股權基金:前 10% 的有 2.5 倍以上的 DPI ,前 25% 的基金有 1.8 倍以上 dpi ;
2013~2016 年前 25% 的私募股權基金 DPI 也只能做到 1.22~1.72 倍;
2000~2010 年之間的前 10% 創業投資基金業績 DPI 是在 1.5~2 倍之間。
統計了 822 支海外基金,一半以上的基金 DPI 大于 1 。
822 支海外基金中, DPI 超過 2 倍的基金比例只有不到 9.61% , DPI 大于 4 倍的基金 僅 有 6 支 。
以上是海外基金的業績數據,我們不難看到, 賠率超過 2 的基金只有不到 10% ;賠率超過 3 的基金只有 1.46% (822支基金中只有12支) ;而基金的勝率 (DPI大于1) 的比例只有 50% 。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 LP ,你投資 2 支基金各 1 億美金,在經歷 10 年以上的周期后,大概率只有 1 支的 DPI 大于 1 ,即拿回了超過 1 億美金;另外一支基金的 DPI 是小于 1 的,因此經歷了 10 年之后,你很大可能是虧損的。
以上是海外的基金數據,關于國內基金的數據,市場一直沒有非常直觀了當的基金數據作為權威參考。
但從我過去掌握的碎片化的信息,行業從業者的反饋,以及 LP 的怨言載道來看,如果以 7~9 年為期,國內基金絕大多數是 DPI 不過 1 的,也就是說 國內的基金是低賠率、低勝率的一種投資。這樣的一種投資行為,投得越多,自然虧得越多 。因此 LP 才會越來越受傷。
當然,這并不是說市場沒有基金的 DPI 不錯。實際上根據公眾號《投資浮世繪》的分析,還是有一些基金 DPI 很可觀的,比如說超過 4 倍,甚至有高達 40 倍 DPI 的基金,但這些基金從比例上太鳳毛麟角了。
三、投資機構的應變方式
既然項目有賠率,而基金 (盲池基金) 是一個低賠率低勝率的事情,市場有一些聰明的投資人試圖設計一種方式改變這個結果。
專項基金是他們的一種嘗試。過去幾年,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活躍的專項基金管理人,他們為每一個項目募集一支專門的基金來投資,如果該項目成功了,那么基金 LP 分錢獲益。
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項目成功了,就不需要分擔其他失敗項目帶來的成本和損失;當然,壞處自然是如果沒成,也沒有其他項目來彌補。
這種方式成功的要點在于,一定要盡最大努力提高項目的勝率,只要勝率確保了,賠率低一點也能賺錢;如果一直保持較高的勝率,那么 LP 只要持續下注,說不定就能逮著一個高回報的項目。比如,就我所知,一些專項基金在中微、小鵬等項目上都獲得了超過 10 倍以上的回報。
但當前市場很多的專項基金,其實動作也變形了,變成了勝率很低,賠率也不高的投資,這樣風險就非常大了。
四、是否存在賠率勝率都不錯的基金呢?
那么市場是否存在一些賠率高、勝率也不錯的基金呢?
我深度溝通、研究了很多基金,發現市場還是存在一些這樣的基金,具體名字就不公開說了。這些基金我覺得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導致他們能保持常勝狀態:
一是基本有一套嚴格的且經過驗證的紀律和方法論;
二是基本都比較克制,不追求基金規模和項目數量;
三是基本形成了自我進化、不斷學習的內部文化;
四是基本上都是非常穩定的團隊,薪酬體系、利益機制讓大家都比較滿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超越S曲線 ,作者:李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