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熙價值十億美元的“告別禮"與三星加速重組的兩大推力
![]() 韓國的支柱公司三星,因掌門人李健熙出現健康問題,正在為公司管理權轉交給繼承人而進行重組。據路透社報道,三星的重組咨詢費超過1億美元,引發多家投行爭奪。而整個重組費用,則可能高達10億美元。
外界有猜測,重組提前或與三星集團繼承人的高額繼承稅有關。據計算,根據韓國50%的最高遺產稅率,李健熙獨子李在镕和他的兩個妹妹可能需要繳納約60億美元的遺產稅。
所謂“60億美元遺產稅引發三星重組”的猜測很吸引眼球,但并不太靠譜。因為作為三星這么一家世界級的大公司,單其核心子公司的年營收就占了韓國GDP的16.1%,這種規模的企業如果等到掌門人病危才去考慮接班以及遺產稅規避問題,那它的戰略也就太初級了。
事實上,今年五月份李健熙健康惡化時韓國《朝鮮日報》就披露過三星的的遺產繼承問題,早在1998年,大體上的繼承工作即已完成,李健熙家族的主要資產所有權已經轉移到李健熙之子李在镕手中。李健熙家族通過控股三星愛寶樂園控股繼而三星生命,三星生命又控股核心子公司三星電子,李在镕(25.1%)從1998年開始持有三星愛寶樂園的股份,李健熙持有的三星愛寶樂園股份只有3.7%。
至于三星為什么要加速重組,其背后主要有兩大推動力。
其一是來自政府。韓國政府部門對三星財閥如蜘蛛網般交織在一起的連環控股結構早已不滿。三星集團的核心子公司三星電子市值接近2000億美元,但李健熙家族資產還不到200億美元,在連環控股的安排下,李健熙家族通過僅僅三星電子15%的股權就牢牢掌控住這只巨無霸,鑒于其中隱含大量非公平因素,從金大中時期韓國政府就開始敦促三星進行改組,之后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亦曾提出同樣要求,但三星改組遲遲沒有推進。作為在韓國擁有巨大政治影響力的強人,如果在李健熙健在的時候主動進行重組,情形將好于在未來被迫重組,因為到那時候,接班人李在?未必能控制住局面,李氏家族或許會失去對三星的掌控權。
另一大推動力則來自李健熙本人。在上世紀末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之前,韓國有現代、大宇、三星、樂喜(LG)、鮮京(SK)等五大財閥,但進入21世紀之后,變成三星一枝獨秀,成為全球最大綜合電子公司,其中李健熙的領導起了關鍵作用,當年李健熙的變革口號是“除了老婆孩子全部都要換掉”。去年底,盡管年事已高,李健熙又主動提出二次變革的“馬赫經營”方案,其核心就是從根本上改善經營體系和結構。李健熙已經意識到,維持現有的財閥體制,將無法使三星成為一個基業長青的世界超一流企業。
所謂重組,簡而言之就是使三星在資本結構上從一個復雜公司變成一個簡單公司。三星是一個典型的韓國財閥,這種企業組織形式在東亞比較普遍,以韓國、日本、以及華人圈為多,但典型的財閥只存在于韓國,基本特色是財閥中央集權于家族企業或總裁個人,旗下產業星羅密布如章魚足,子公司、孫公司循環出資控股,形如金字塔形,資本和商品在內部流動,子公司利益服從整體公司利益。財閥的優點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依靠巨大體量優先獲得政府、銀行支持,如果市場環境良好,或者被“超人”企業家掌控會迸發出巨大的潛力,但缺點則是受制于家庭政治以及繼承人素質、容易滋生腐敗、導致不公平競爭以及難以適應變化更快的現代市場,從長遠說不符合時代對現代企業的要求,不為現代政治體制所歡迎,隱含巨大政治風險,時機成熟必成宰割、分拆對象。從這個角度說,李健熙主動忍痛進行重組,眼光還是很長遠的。
韓國最好的公司三星都開始自律的“去財閥”,意味著韓國財閥模式的沒落,這對中國企業其實是大有警示意義的。作為韓國的近鄰,處于相同文化圈中,華人家族企業本來就很容易形成金字塔形結構,多年前郎咸平即以對李嘉誠家族的這一結構分析而一舉成名。在大陸,由于私營經濟的發展,家族企業也越來越多,它們在選擇未來組織結構時,理應避過三星正在放棄的老路,直接奔向更現代的企業結構。而對于那些熱衷于通過政府扶持和大規模兼并做大做強的國企,也應從三星的重組中吸取教訓,躲過彎路。
本文亦刊于明日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