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閱讀器洗牌加劇
![]()
今天凌晨,我收到一封郵件,提示我曾經玩過的一款新聞閱讀器Flud即將停止服務。這家公司在運營了3年之后無疾而終。
Flud最早是專注于iOS的新聞閱讀器,2年前曾推出一個短命的Android版本,后來在2012年4月重新推出WP和Android版本。當時,它在Flipboard、Pulse等同類產品的夾擊中,為自己尋找的道路是:
建設一個新聞讀者的內部社交網絡,而不是把文章分享到Facebook或Twitter。
盡管創始人鮑比·戈沙爾自信的表示,他們的用戶更愿意分享到內部社交網絡,但運營事實證明這個行為并不討用戶喜歡。Flud曾被說成想要做新聞行業的Instagram,想要做新聞版本的Spotify,但顯然,想要和實際存在天壤之別。
Flud封閉的社交網絡特性倒是為它尋找到一條偏門的出路。今年4月TechCrunch的一篇報道說,Flud正尋求和企業內部社交網絡Yammer的相互支持。在此之前,Flud的WP版本在微軟的一次移動創業加速器大會上被評為4個最佳應用之一,也難怪它能繼續得到微軟的賞識。
但是Flud還是越來越艱難,本來擬融資800萬美元的它只在今年4月宣布舉債110萬美元,繼續燒了4個月,終于關門大吉。
簡單地說,Flud死去的原因就是:除了其自己建造的社交網絡概念之外,這個產品在功能上沒有任何的過人之處——足夠好到讓其他應用使用者倒戈。而產品沒有過人之處,使得它的社交網絡也沒有過人之處,自然無人問津。
無覓:最像Flud的中國應用
新聞客戶端應用在中國已經遍地開花。我們排除那些出了一個版本就銷聲匿跡的,還能數出zaker、鮮果、無覓、今日頭條等好多好多。
這些當中,我覺得無覓和Flud最像——不管從產品性質,還是從目前的境遇。無覓原先做相關內容推薦的時候我很看好,因為它正在成為一個標準,被眾多獨立博客采用,收集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推薦信息,能用來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結果它竟然做了個新聞社交網絡出來,真是讓我覺得白瞎了這些數據。
現在,無覓正在推廣它的手機閱讀器,并免費為一些獨立博客制作內嵌其社交評論模塊的客戶端。就算評論不能和原網站打通,也沒有多少人用無覓的系統點評,絕大多數評論都是抓取新浪微博的。
這個景象類似另一款更加熱門的應用“今日頭條”。不過,它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自己建造一個社交網絡,直接使用微博登錄,現在每篇文章下面可以聚合數十甚至上千條評論。
盡管我曾經擔心過,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數并不一定意味著盈利能力,但對于新聞客戶端產品,最直接的新聞中間插廣告已經足夠支撐數人小團隊的生存。因此,不論Flud還是無覓,其花費心力自建用戶網絡的行為,都是很難迅速實現扭虧為盈的,也會讓手頭吃緊的投資者望而卻步。
閱讀器市場持續萎縮,GR倒下不是強心針
對于新聞閱讀器類應用而言,現在已經不是玩概念的時候了。他們必須從前段時間Google Reader關閉引發的幻覺中走出來,正視拼搶用戶的殘酷性。
新聞閱讀是一個沉浸式應用,一個用戶所有的碎片時間,在一個單一的信息流下就會被消費得一干二凈,沒有工夫去體驗另一款產品。所以微博剛出來的時候,信息流比較純凈,一下子成為看新聞的最主要方式。現在門戶的新聞客戶端則開始替代早期微博的角色。
目前,
手機用戶的時間被四種主要的應用撕扯:新聞、社交、視頻和游戲。
首先,新聞必須在一部分人的手機中戰勝微信朋友圈,甄嬛傳和小鳥,然后,用戶最先接觸到的客戶端可以讓他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
傳統媒體獨立的新聞客戶端,到達率都極低,更不要說新進入市場的聚合閱讀器了。這些閱讀器只有抓住新接觸智能手機的人,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才能努力提升自己應用的開啟率和使用率,才有資格談其他的事情。
此時如果是公司主營業務就是閱讀器,不僅要和門戶新聞客戶端競爭,還要和大公司做著玩的閱讀類應用競爭,其難度可想而知。
Google Reader的關閉在網上掀起不小的風浪,但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媒體人都使用GR作為獲取資訊的渠道。他們投射自己的影子到所有用戶身上,而官方數據卻表明RSS使用者在網民全體中逐漸萎縮的態勢沒有改變。如果閱讀器都以Feedly作為榜樣,覺得一大批GR的難民逃出來,自己就得到了一個春天,那其實是在為并不屬于自己的春天而興奮。
相信關閉了半個月以后,GR老用戶基本已經各自找到歸宿,只有少數新聞客戶端會因此迎來用戶增長。
我認為,目前新聞閱讀類應用已經沒有什么可以進入的空間,新創業者不要拿著一個概念就加入這一領域的競爭。特別是覺得現有產品在有聲新聞、視頻新聞、個性化推薦等方面欠缺的創業者,不要誤以為這就是你的機會。
網易科技
專欄
本文由
lishuhang
授權
虎嗅網
發表,并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www.huxiu.com/article/18095/1.html
向作者提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