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鋼鐵陷入困境,又怪中國咯?
根據英國媒體報道,近日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緊急法案,允許英國政府接管英國鋼鐵公司以維持煉鋼高爐的日常運轉。英國商務大臣喬納森·雷諾斯被授予緊急權力購買該公司煉鋼所需的原材料。簡而言之,英國政府將為英國鋼鐵公司的運營成本買單。
這引發了外界對于斯肯索普鋼鐵廠黯淡前景的擔憂,一時間,英國政府內部是否要將英國鋼鐵國有化的討論甚囂塵上。如果想要這家工廠繼續保持運轉,并實現向低碳煉鋼的過渡,那么收歸國有就是唯一的選擇。 目前,這家鋼廠是英國僅存的大規模生產原生鋼的制造商,一旦高爐被關閉,那么英國就會成為G7里唯一一個無法利用鐵礦石、焦煤和其他原材料生產原生鋼的國家。
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操作,早在2021年,為拯救給國防工業供貨的謝菲爾德鍛造集團,英國政府對其實行了國有化,承諾在未來十年會增加4億英鎊的投資。目前,英國鋼鐵公司所面臨的困境,只是英國整個鋼鐵行業在過去幾十年間陷入整體性衰落的一個縮影,不論首相斯塔默表現得如何樂觀,相信工黨設置的公共投資議程會帶來足夠的住房和商業辦公樓建設,又或者鐵路建設從而拉動對鋼鐵的需求以拯救岌岌可危的英國鋼鐵業,但殘酷的現實就是英國政府并沒有能力扭轉英國鋼鐵業的頹勢,國有化也好,私有化也罷,都只是英國兩黨斗爭的政治需要罷了。
1945年工黨在大選中獲勝,承諾要將幾個重要行業納入國有,一年后,英國政府實施了第一個鋼鐵發展計劃,并于1949年通過了《鋼鐵法》,從此政府買斷了股東的股份,創立了大不列顛鋼鐵公司。然而,隨著1952年保守黨的上臺,鋼鐵行業的國有化被推翻。直到1967年又一屆工黨政府卷土重來再次提國有化,英國鋼鐵公司才正式成立。
此時經過20多年政治斗爭,英國鋼鐵公司已經被折騰得千瘡百孔,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量差、冶煉技術老舊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又迎頭撞上了化石能源價格上漲和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產業衰退已經無法避免,但工黨政府為了保持就業,不得不讓很多工廠虧本經營,而這給了80年代上臺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再度讓英國鋼鐵私有化的理由,隨后英國鋼鐵大幅裁員并進行了徹底重組和大規模的資本投資。
保守黨因而獲得了政治資本,它們在1987年大選中聲稱,自實行私有化以來,英國鋼鐵的生產力較1979年翻了一番,實現了十年來的首次盈利——這也成了他們繼續推行私有化計劃的理由。到了1988年,英國鋼鐵公司的資產、權利和債務被移交給英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進行股票交易。
之后,英國鋼鐵就進入了一段被國際公司賣來賣去的時期,先是和一家來自荷蘭的鋼鐵生產商合并,于1999年成立了克魯斯集團,按照當時的市場份額,這家新合并的公司是全球第三大的鋼鐵生產商,全球營業總額超過150億歐元。
然而雙方的合作始終伴隨著齟齬,2002年克魯斯試圖將盈利的鋁業務以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但遭到了公司內部荷蘭董事的反對,因為他們認為這筆交易只是為了用來填補英國鋼鐵虧損的窟窿,而不是進行更好的投資。作為國家支柱的鋼鐵實業就此淪為了金融資本游戲的棋子。沒人在乎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只有不斷上漲的股票價格才牽動人心。
2007年,印度鋼鐵巨頭塔塔鋼鐵加入了對克魯斯的收購,并在競爭中擊敗了來自巴西的對手。此時的克魯斯市值已經達到了57.5億歐元,消息傳出后克魯斯的股價瞬時上漲,收盤時漲幅近7%,投資者們對這一結果表示非常歡迎,塔塔鋼鐵的所有者拉坦·塔塔稱贊,此次收購是“印度所有人獲得巨大成就的時刻。”
是的,你沒有聽錯,英國最大鋼鐵公司在和荷蘭企業合并八年后就賣身給了另外一家印度鋼鐵巨頭。此時的克魯斯是世界第九大鋼鐵生產商,營業額為101.4億歐元,而在八年前剛合并時的克魯斯還是世界第三大鋼鐵生產商,營業額超過150億歐元。
在企業競爭力上,當年的合并從沒有讓克魯斯變得更好,自然也沒有讓英國鋼鐵變得更好,雖然從股票報價上來說,它確實取得了某種的進步。由此造成的惡果在接下來的十年里陸續顯現。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歐洲鋼鐵需求下降,受衰退和高負債率的影響,塔塔集團開始陸續出售自己歐洲部門的一些長期業務和產品,斯肯索普鋼鐵廠也在此列。
最終,塔塔集團與灰牛資本達成了初步協議,2016年雙方同意以象征性的1歐元架構出售該部門,也就是英國鋼鐵。在短暫地實現了扭虧為盈一年之后,情況急轉直下,2019年英國鋼鐵進入了破產程序。
英國政府緊急下場為其尋找買家,因為英國鋼鐵一旦完蛋,那么超過5000個工作崗位,和供應鏈上下游的20000個工作崗位都可能泡湯。社會上平白無故多出上萬名失業人員不僅會動搖社會治安,而且這些鋼廠大都建在偏遠地區,員工也都來自附近的小鎮,輕微的變動都可能導致所在選區的選民意愿發生翻轉。
正在英國政府焦頭爛額之際,來自土耳其阿塔爾公司率先給出了初步報價。這家公司背靠土耳其軍方,是軍隊養老基金奧雅克旗下的子公司,擁有土耳其國內最大鋼鐵商50%的股份。雙方在8月份簽署了初步協議后,未能就細節條款達成一致。在希望破滅的關頭,一家名為敬業集團的中國企業出現,表示了自己對英國鋼鐵的收購意愿,并開出了相當慷慨的條件: 以5000萬歐價格收購英國鋼鐵,并承諾后續再追加12億的投資以擴大生產,以服務英國和歐洲的市場。
以現在的目光來審視敬業集團當初的這筆交易,難免會生出很多批評和質疑,特別是考慮到近些年中企在海外投資多遭企業和政府聯手算計的新聞屢見不鮮。但自2016年起,歐洲便對中國鋼鐵采取了嚴防死守的姿態,出臺一系列征收高額關稅的反傾銷措施,為自保,中國企業產生收購英國企業作為跳板進入歐洲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
從后續的發展來看, 敬業集團收購的本意也不在于整合扶持英國的鋼鐵資源,它所瞄準的其實是英國鋼鐵旗下位于法國阿揚日的一家工廠。 這家工廠每年生產約30萬噸的鐵路軌道,為法國鐵路網提供服務,其中包括法國國營鐵路公司。
拿下這家工廠意味著敬業可以獲得來自法國政府的穩定訂單,然后再通過一系列操作,比如從中國進口原生鋼到英國斯肯索普工廠和法國阿揚日工廠加工成價值更高的產品,并將其標記為“英國制造”和“法國制造”,而這對于英國鐵路這樣的大客戶和法國鐵路這樣的國營公司是更容易接受的。
簡單來說,法國阿揚日工廠是英國鋼鐵所有資產中最優質的一個,它不僅是集團中唯一盈利的企業,而且是進入歐洲市場的一條通道。
然而,就像你能聽過的所有跟英法兩國扯上關系的故事一樣,當其中一方把事情往正向推進時,另外一方就會覺醒某種天賦自覺充當攪屎棍。
彼時正值敬業集團收購英國鋼鐵的關鍵時期,法國政府不負眾望地跳出來宣稱,阿揚日工廠是法國的一項戰略性國家資產,為了國家安全,不能讓它落入中國之手。當然,老歐洲們也沒閑著,積極地在里面摻和,歐洲鋼鐵游說團體歐洲鋼鐵聯盟要求歐盟調查該交易,擔心其可能違反國家援助規則。
時任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直接發出威脅要否決收購協議,緊接著,在法國政府的支持下,該工廠直接在法國媒體《回聲報》上刊登了與英國工廠分開出售的廣告。盡管這些廣告沒有提及工廠的名稱,但它表示,該廠生產“用于鐵路、地鐵和有軌電車的鋼鐵鐵路產品”,并雇傭了約450名員工,而這些描述都與阿揚日工廠相符,也算是某種掩耳盜鈴。
敬業集團在得到消息后立即向法國當局提交了批準投資的申請,并一直與法國政府進行建設性的討論,生怕收購黃了的英國政府也趕忙幫著喊話法國高抬貴手,可法國方面不為所動,最后敬業雖然完成了對英國鋼鐵的收購,卻沒能拿下最看中的阿揚日工廠。
隨后敬業還單獨參加了阿揚日工廠的競標卻依舊未能如愿,2020年這家工廠被自由鋼鐵公司收入囊中。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自由鋼鐵,這家總部位于倫敦的私人鋼鐵公司同時期還收購了法國北部的一家名為埃斯科瓦鋼鐵廠以期向阿揚日工廠提供原材料,而這家埃斯科瓦鋼鐵廠以前的所有者正是灰牛資本——還記得嗎,正是這家機構在2016年以1歐元象征性價格從塔塔鋼鐵手中接手了英國鋼鐵又耍出一個爛攤子給英國政府和敬業集團接手的。
事情的發展到這里還沒結束,一年后,阿揚日工廠又被賣給了德國的SHS集團——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不是很理解法國人居然能接受把戰略性國家資產買給德國企業的做法,畢竟德國當年是真的打到過巴黎,而中國對歐洲的進攻只存在某些樂子電影里。
敬業集團最后基于什么考慮還是完成了這次收購我們不得而知,但事實是,對于英國鋼鐵這個已經被無數次論證過根本就付不起的阿斗,敬業集團還是勉力給它又續了五年。可悲的是,沒人對此表示感激,西方媒體言語之間仍是將英國鋼鐵的衰落歸咎于他們炮制出的“中國鋼鐵大傾銷”說辭,完全不顧及這家鋼廠多年來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事實。
直到今天,西方媒體的報道口徑仍是“當初我們太天真輕信了中國企業,才讓英國鋼鐵落得如此下場”,以及“中國企業不給英國鋼鐵提供原料意圖逼迫工廠停產”。過去任由英國人折騰了幾十年國有、私有再國有的把戲,如今即將再度上演,至于這一次會收獲什么樣的結果,我只能說, 一個人的認知配得上他所經歷的苦難,國家也不能幸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底線思維 ,作者:冬曉(觀察者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