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身感受:互聯網如何展開對傳統媒體的三輪沖擊
![]()
互聯網媒體的興起一波接一波對傳統媒體給予了沖擊,每一次都沒有最終導致傳統媒體的消亡,但卻在事實上在不同的重點領域,在不同的程度上對傳統媒體產生了深遠影響。
那互聯網媒體對于傳統媒體的沖擊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借用互聯網發展的幾個熱門關鍵詞,在這里將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沖擊總結為1.0、2.0、3.0三個階段,在這里拋磚,請各位大俠指正。
沖擊波1.0時代:網絡渠道與UGC的興起
這一時代,以互聯網門戶、互聯網新聞門戶新浪等的興起,從傳播介質以及傳播渠道主導權的角度對傳統媒體產生沖擊,直接導致的結果有兩個,一個是將原來的所謂大眾媒體不自覺改名為“傳統媒體”,另外一個就是將大眾媒體的傳播渠道壟斷地位打破,硬生生開辟了一個屬于大眾的,可數量化,可交互的全新電子傳播渠道。
這一時代的典型特征可以用一場急雨來形容,突入起來的沖擊曾經讓傳統媒體措手不及,也曾經讓他們選擇了用聯合封殺的方式來應對挑戰,最終未能對抗過歷史的潮流,也學起了互聯網媒體的做法,開啟了傳統媒體新媒體探索,所謂的傳統媒體新媒體部門紛紛成立,媒體新聞網站不斷興起……
如果說對于傳統媒體渠道壟斷地位的影響和沖擊是沖擊波1.0的話,那么諸如論壇、博客、微博等互聯網產品,通過UGC的模式,各大互聯網巨頭(以四大門戶為首)又利用“認知盈余”的力量,借助“平臺”的優勢,開始對于傳統媒體內容生產主體的地位產生的挑戰可以概括為沖擊波1.5時代。
在這個階段,互聯網媒體在交互、互動、用戶中心以及“UGC”的理念指導下沖破了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的主體地位,而將傳統媒體變身為自己的內容供應商,并且還不是主要供應商,
并隨著UGC內容的數量增多,質量提高,逐漸將被專業化壓抑許久的草根階層解放出來,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成就了互聯網媒體絕對核心的媒體地位和影響力
,第四媒體、第五媒體的說法也漸漸成為一種流行和社會共識。
總結沖擊波1.0(包括)1.5時代的基本特征,互聯網媒體從業務層面影響著媒體作為一個業務主體,在專業性和渠道影響力方面的地位,其實并沒有觸及傳統媒體作為企業屬性經營核心地位的部分,換句話說就還沒有從根本上影響到其商業模式的根基——廣告收入,或者說影響的程度遠沒有對業務層面影響來得那么兇猛,或許傳統媒體應該感到慶幸(苦笑),但是一輪沖擊過后,又一輪沖擊跟后就到。
沖擊波2.0時代:廣告主與內容人才的雙重流失
隨著互聯網對于傳統媒體渠道壟斷地位以及內容生產主體地位的沖擊和影響,使得傳統媒體在經過長期經營,并在業務層面上作為媒體身份在社會上形成的傳播影響力逐漸減弱;加之隨著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進入百姓生活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俘獲更多的受眾,也使得互聯網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逐漸變得顯著,以至于大大擠占了傳統媒體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這一影響的直接后果就是,作為敏銳觀察百姓大眾喜好趨向的廣告主,第一時間將其關注的中心從傳統媒體的身上轉移的互聯網大平臺之上,也帶來了沖擊波2.0的到來,
那就是互聯網對于傳統媒體作為盈利性企業的根基——商業模式的影響,廣告主的青睞減弱,直接導致的是廣告收入的下降,一種釜底抽薪的狀態……
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傷筋動骨的影響,正是來自于沖擊波1.0時代的后續跟進,正如地震中,傷亡慘重的時刻往往是在強震后的余震。
與此同時,營收的減少,導致傳統媒體如需保持曾經的闊綽生活成為了一種不可能,內部體系的從業者更是蠢蠢欲動;在另外一面,隨著互聯網工具化水平的發展提高,開放平臺的成熟,一種叫“自媒體”的“吸血鬼”又將曾經的傳統媒體內容生產主體中的主角吸引到了墻外,在對傳統媒體商業模式結構的同時對傳統媒體的人才根基產生了沖擊。
此時此景用“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來描述傳統媒體當下窘境最合適不過了。
如果說沖擊波1.0時代代表著影響的過去時,沖擊波2.0時代代表著影響現在時,那么沖擊波3.0時代,代表未來的沖擊又在何方呢?
各位細讀如上1700字,無非是奔著這最高潮的3.0,在這里先推薦下我的一篇文章《
“走向兩極”——靠譜的傳統紙媒轉型思路
》,文中提出了我對于傳統媒體未來轉型方向的看法,那就是“一極走向媒體,走向高端;一極走向服務,走向社區,而中間作為大眾媒體屬性的公共傳播部分,必須并且也不得不交由包括互聯網媒體平臺在內的新生傳播實體去經營?!?
這里已經非常明確了大眾傳播的部分交由互聯網媒體平臺去經營,這也是沖擊波1.0和2.0時代影響中,互聯網媒體取得的階段性的成果,或者說戰果,搶占到手的地盤,而留下了僅有的兩個方向給傳統媒體選擇,或許大家感覺這意味著互聯網影響的“第二只靴子”也落地了,一切應該歸于平靜了,然而卻未必(僅從個人的角度去大膽推演的)。
沖擊波3.0時代,一個產業光環的褪去
未來的傳統媒體或許可以通過包養的方式來在未來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無論是給政府或者是給企業財團,但是這遠遠不是盡頭,這最后的一條路上也充滿了危機,因為互聯網大鱷,尤其是BAT這樣的巨頭依然在路上陰魂不散,給傳統媒體沖擊波3.0的影響,那就是徹底褪卻傳統媒體產業光環,將媒體的需求降為最低,最終讓媒體無路可走。
請聽我出此判斷的依據。
在未來,一種“2B自媒體”(大家應該知道怎么念了吧),請記住這個我發明的新名詞,未來,隨著各大互聯網巨頭所搭建的社交平臺、工具平臺、媒體平臺、商務平臺的日趨成熟完善,功能不斷被發掘,其為更多包括自媒體作者在內的草根力量提供了更多實現其媒體理想或者創富夢想的可能性,這或許是“認知盈余1.0”時代,草根力量被最大限度的發掘。
然而,隨著這種趨勢的繼續向前,當借助互聯網巨頭(諸如BAT)所搭建的開放平臺的使用者,從自媒體作者擴展到自媒體組織,或者是傳統的組織,諸如通過新浪微博平臺進行傳播的自媒體組織——杜蕾斯,通過微信開放平臺進行服務提供的自媒體組織(企業)——招商銀行、南方航空,以至于這幾天通過微信“風鈴”平臺進行傳播的——青島啤酒、酷派、奔馳汽車,再諸如通過iOS客戶端進行傳播的耐克跑步鞋……
這時,被沖擊的或許就是傳統媒體這個行業,而且是去中心化的,直接繞過的,這影響可謂顛覆性……
這或許可以概括成為“認知盈余2.0”時代的特征。
林林種種的“2B自媒體”(非準確定義應該是,一種以傳統意義上的企業類的營利性組織而非個人,通過開放的網絡平臺支撐,旨在擴大企業組織的品牌影響并實質性促成產品的銷售和客戶服務的達成,而運營起來的帶有媒體或者媒介屬性的自媒體產品。)的興起,帶來的是一波又一波的企業組織自辦全媒體傳播平臺的熱潮,這種熱潮不再簡單表現為曾經企業紛紛建設自己的互聯網網站,以及建設獨立的電子商務網站,而是集傳統自建網站完成品牌傳播和自建電子商務網站實現實質銷售為一體。更有甚者的是,連公司的CRM系統建設和客戶系統平臺建設需求騰訊微信平臺都為你考慮到了,如果微信平臺再將諸如“明道”、“紛享銷客”的產品再集成進去,一個成本低廉,操作性強的企業媒體傳播和銷售平臺就這樣建成,此時的企業對于傳統媒體的廣告需求、信息傳播需求還有多大呢?確實無法估計,或許只有時間能夠告訴你我。
如此總結下來,傳統媒體曾經的渠道壟斷、內容生產、行業地位都隨著互聯網平臺的成熟以及服務對象(客戶)利用互聯網工具和平臺的意識和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被沖擊和影響,并且終于在某一天,隨著一個集大成的平臺和工具(諸如微信平臺)的誕生,使得這種影響導致最壞(對于傳統媒體來說)的結果,其作為行業存在或者產業存在的光環逐漸減弱……
作為傳統媒體從業者的我,此時感覺腦袋有些過分的亢奮……
——寫于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北京北三環XXX的一個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