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轉戰新三板:中式連鎖快餐,為何難擴張?
在老鄉雞、鄉村基沖擊資本市場紛紛折戟之后,各家對“中式快餐連鎖第一股”的爭奪未有定論。
近日,老娘舅餐飲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老娘舅”) 遞交掛牌申請,計劃通過四板專精特新“綠色通道”掛牌新三板。
這距離老娘舅今年11月終止滬市主板IPO僅月余。
在滬深IPO收緊之際, 老娘舅此次申請掛牌新三板或意圖改道北交所上市。
股權結構上,老娘舅創始人楊國民和其子楊峻琿分別直接持有公司39.58%、8.96%的股份,楊峻琿另通過三個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控制公司共4.55%的股份,二者構成一致行動人、為老娘舅的實控人。
其中,楊國民已與部分投資者簽訂了對賭協議,一旦北交所IPO失敗,其將面臨股份回購的壓力。
今年以來,得益于線下餐飲消費全面恢復,老娘舅的業績表現也大為回暖: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億元,同比增長27.46%;實現凈利4503.66萬元,同比增長近60倍。
與此同時,老娘舅的增長天花板隱現,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其分別凈增47家、5家和10家門店,且集中在浙江省、江蘇省和上海市,難走出長三角地區。
作為對比,發跡于安徽的老鄉雞全國門店數量早已超過1千家,并且將門店開到了北京和廣州等地。
而從盈利表現來看,老娘舅等中式連鎖快餐的利潤仍薄如蟬翼。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達到18.94%,不僅低于同期中餐連鎖品牌九毛九 (9922.HK) 和海底撈 (6862.HK) ,甚至遠低于味知香 (605089.SH) 和千味央廚 (001215.SZ) 等預制菜制造企業。
究其原因,壓著原材料、房租和人力三座大山,且大部分門店為直營店的老娘舅盡管用上了預制菜包,在開更多門店打造出規模效應之前,仍賺的辛苦錢。
但問題是打工人真的需要這么多相似的預制菜加工坊嗎?
沖擊北交所在即
此番老娘舅申請掛牌新三板或意在北交所。
申報材料顯示,老娘舅實控人楊國民已與深圳市領匯基石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 (有限合伙) 以“北交所上市成功與否”簽訂了對賭協議,若老娘舅的北交所IPO以失敗而告終,則回購權等特殊權利條款將恢復效力,屆時楊國民、楊峻琿或將面臨一定的回購壓力。
不過老娘舅此前的目標板塊并非北交所,而是滬市主板。
2022年7月,老娘舅曾在中信證券的保薦下向證監會遞交主板IPO申報材料,但最終在今年11月以中信證券撤回保薦材料而宣告IPO終止。
但彼時老娘舅相關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公司將對資本市場路徑重新研判,規劃其他路徑的上市可行方案。”
這意味著在主板IPO終止僅1個月余,老娘舅就向股轉公司遞交了新三板掛牌申請。
如此之快的轉向,或許也給餐飲類企業提供了重要的IPO路徑參考。
今年年初,一則關于“食品、餐飲連鎖、白酒等被歸類為紅燈行業”的企業滬深主板IPO受阻的傳聞在業內廣為流傳。
此后該消息雖然并未得到證實,但包括老鄉雞、德州扒雞等知名餐飲、食品企業的滬深IPO之路接連終止。
如此背景下,老娘舅快速轉向新三板掛牌,并籌劃北交所上市的方案或許可以給沖刺滬深IPO無果的食品、餐飲企業提供可復制的道路。
不僅如此,此前北交所在座談會中亦指出與滬深市場相比,其上市標準在行業、理念上都將更為包容。
在行業方面,除了房地產、金融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規定的淘汰類行業 、學前教育及學科類培訓等業務企業外,食品等均在北交所支持上市的行業范圍內。
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預計,在政策鼓勵的背景下,此后或將還有計劃上市的餐飲、食品企業向北交所發起沖刺。
微利困境
盡管用上了預制菜,但壓著原材料、房租和人力三座成本大山的中式快餐連鎖仍然掙的是辛苦錢。
2022年,鄉村基 (旗下快餐品牌包括鄉村基和大米先生) 的凈利率僅為0.65%,而截至去年6月20日,老鄉雞的凈利率也僅為3.76%。
而老娘舅也沒比同行過得更滋潤,2020年至2022年,其凈利率分別為1.8%、4.19%和2.56%。
今年上半年,老娘舅凈利率達到5.69%,就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作為對比,洋快餐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母公司百勝中國 (9987.HK) 今年上半年凈利率達到9.36%。
原因也并不復雜,截至今年上半年,老娘舅402家門店中379家都是直營店,僅有23家加盟店,這意味著其主要以重資產模式擴張,速度更慢、對資金的需求也更大。
這能解釋近三年來老娘舅逐漸放慢的開店腳步——花自己的真金白銀開店總要謹慎些。
老娘舅的加盟店則主要依靠兩家加盟商浙江盈通餐飲有限公司 (下稱“浙江盈通”) 和湖州霖臻餐飲有限公司開拓。截至今年上半年,二者分別經營8和16家加盟店。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盈通為國資浙江交通投資集團與老娘舅合資成立,二者分別持股67%和20%。
同行老鄉雞早在去年就大舉開放特許加盟,老娘舅對于加盟模式則更顯得謹慎。其在轉讓說明書中表示,預計未來三年浙江盈通將新增10家門店,霖臻加盟店維持不變,加盟店總數將達34家。
而從老娘舅、鄉村基和老鄉雞的門店主要分布來看,不難理解當下三者難盈利的處境。由于選址普遍位于客流高密度的區域,租金成本高企,但定位工作餐的屬性注定了三者的客單價有天花板。
據東吳證券分析師湯軍的研報,截至2021年9月30日,鄉村基旗下的大米先生的門店30%至40%位于商業區,40%~50%則位于辦公樓地下。據轉讓說明書,老娘舅的差別也不大,其超過7成的門店收入來自于社區商業體和商務商業體。
而近半數訂單靠外賣訂單則意味著,不僅有房東收租,還要面臨線上平臺“收租”。鄉村基招股書顯示,第三方外賣平臺收取的服務費占到該筆訂單收入的比例高達8%至22%。
擴張之難
與奶茶、咖啡、面館等消費賽道不同,中式連鎖快餐可能并不是一個靠資本催化就能無限擴張的業態。
原因有二:
一方面,消費者飲食習慣南北差異大,眾口難調,單一菜系難以“討好”全國消費者的胃。據共研產業咨詢,中餐市場格局分散,按門店來看,湘菜、川菜、魯菜和江浙菜分別占到16.5%、14.4%、11.3%和10.4%。
這反映在中式快餐連鎖的門店分布上。
目前創立于浙江湖州的老娘舅難走出長三角、成立于安徽的老鄉雞門店也集中于此。而成立于重慶、主打川渝菜的鄉村基和大米先生則成了三家中門店數量最多的,是老娘舅的二倍還多,看來辣味重口才是全國人民口味喜好的最大公約數。
另一方面,為節約成本的同時保證品控,預制菜幾乎成了快餐連鎖品牌的唯一解。但由于預制菜亦受運輸半徑限制,門店能否擴張還取決于中央廚房的產能及輻射范圍。此前老娘舅沖擊上交所的主要募資用途之一即為“供應鏈綜合基地建設項目”。
華東私募人士對華爾街見聞表示,中央廚房是連鎖餐飲品牌大規模開放加盟的前提條件,“中央廚房不在加盟店周圍,就沒法做,而且單品換新速度快,對中央廚房要求很高,需要大筆資金投入。”
不過,眾口難調的“中國胃”會讓品牌對做大規模投入更加謹慎。畢竟上一個有類似想法的巴比食品 (605338.SH) 在華東市場之外產能空轉就是前車之鑒。
本文來自: 華爾街見聞 ,作者:張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