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大部分賣家并不會用“人工智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跨境電商長期主義 ,作者:拓跋勇,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昨天朋友給我轉發了一條短視頻,某“跨境自媒體”在教跨境電商賣家如何使用DeepSeek生成產品文案,他非常興奮地告訴我:這下以后就可以不用為文案發愁了!
我默默地刪除拉黑了這個哥們兒,因為他作為一個從業幾年的“老賣家”,居然能弱智到這種地步。
我們的確也有用DeepSeek,也有用ChatGPT,但是,一方面我們只是拿來作為輔助工具,另一方面,在使用之前,通常我們會準備大量的“語料”和“規則”,目前的人工智能在遇到專業問題時,通常會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看似啥都能來兩句,如果沒有非常強的鑒別能力,很容易被忽悠成傻子。
就拿產品文案來說,一款亞馬遜產品的文案,通常由產品節點,產品屬性,產品標題,SearchTerm,Bullet Point組成,這還是不包括產品主圖和產品頁面內容的情況下,我們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產品標題,一個看起來很牛的賣點。還要考慮寫作才能夠讓平臺的搜索引擎收錄,如何才能讓平臺的推薦算法把我們的產品推給更多人看到,如何能夠準確捕捉潛在用戶的需求點......
這一切,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比如:了解搜索引擎的收錄,推薦機制,了解平臺的商品信息規范,深挖相關的用戶搜索詞,做大量的用戶畫像調研和準備工作。
不少人,一上來就是:“我是一名亞馬遜賣家,我計劃銷售一款XXX產品,請你給我寫一個產品標題”。然后對于輸出的結果,不假思索地采用。我就想問:這樣的人,不是弱智是什么?
工具并沒有什么對錯之分,但不同的人用,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天差地別的。拿很多人引以為傲的視覺提示語來說,DeepSeek也好,ChatGPT也罷,的確會表現地像一位專業人士一樣,頭頭是道地給我們一個看似專業的答案,但它們在沒有足夠多的數據和規則的支持下,生成的東西,基本都是一些無用的廢話,跟著它的思路走,只會越陷越深。
誠然,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對搜索算法的原理和機制非常專業,但這并不是我們可以忽略的點,因為在一個平臺生存,就要遵循這個平臺的規則,就應該提前了解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如果你想使用人工智能,當然可以,但請先 提前采集足夠多的數據,弄清平臺的邏輯,再展開有意義的對話,吃不了學習的苦,后邊就一定要吃掉坑的苦了。
同樣都是寫標題,我們會提前盡可能多地收集目標用戶在購買一類產品時會使用到的搜索詞,我會弄清楚這類產品,平臺對標題的字符長度限制 (不同的節點,標題長度限制不一樣,不一樣) ,我會考慮到平臺移動端和PC端搜索結果默認限制標題的字符長度,我會弄清楚哪些單詞屬于違禁,受限詞。
我會搞明白什么樣的符合會導致商品被限制搜索,我會搞清楚系統抓取商品信息的規則,弄清楚用戶發起搜索請求時,系統是基于什么推薦商品序列形成搜索結果的,同時,我還會搞清楚不同的搜索詞的市場價值,弄清楚哪些搜索詞,哪些表達方式會引起消費者的誤解導致成交后的退貨率,差評率飆升。在我弄清楚這一切后,我會把對應的數據和規則提交給人工智能,并且在得到回復后,一點點做修正。
而你,只會一句:DeepSeek,請幫我寫一個產品標題。
請讓我說得再直白一點,當下很多人把人工智能當作自己的救命稻草,一方面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聰明,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掩飾自己不夠聰明的同時,還不夠努力的現實。
事實上,我已經在平臺上看到第一批人工智能的“受害者”了,個別產品的文案,透著一股濃濃的“AI味道”,并且很明顯:它們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效。
對了,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要開門教大家如何利用DeppSeek做電商的課,純粹就是站在一個真正的電商從業者的角度告訴大家一些真相: 目前的“人工智能”,還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還沒有那么智能。
我當然知道,這篇文章發出之后,一定會被不少人罵,但哪怕有一個原本要跳河的人因為聽到了我的“提示”而變得理智,又何嘗不是功德一件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跨境電商長期主義 ,作者:拓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