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你干了幾件事?這位80后,十年干了一件事,結果把3家公司送上了A股
這也許是典型性的80后人生贏家經歷:
大學讀北京理工大學,此后拿到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
畢業后的十年,就做了一件事:投資。
十年干十件事和十年干一件事的差別出來了:
投的第一個項目大禹節水,2年后登陸A股市場;
此后,再投出振東制藥(上市公司),先后主導了中科金財(002657)、全峰快遞、北極絨、中互聯等多家公司投資和重組。
——這是呂曉彤在轉型做產業投資之前的經歷。
投行做過后期投資,vc機構做過專業投資人后,呂曉彤決定做產業投資。2015年,他到了上市公司當代置業,任 首席投資官。
事實上,2014年前后,除了巨頭入阿里和 騰訊 ,包括小米、美團、找鋼網等互聯網公司,都以公司主營業務為基點,加速內部資本運作——內部孵化或外部投資項目,比如 雷軍 的順為資本、找鋼網的胖貓創投。
為什么公司發展起來后,做投資基本成“標配”?
邏輯很簡單:
一是公司不差錢,要讓錢生錢;
二是企業做投資,對關聯產業鏈的上下游更了解,有天然優勢;
三是可以與公司主營業務產生協同作用。
說白了,就是讓一根竹子繁殖成一片竹林的邏輯。
“在集團內做投資,是件更有意思,也更符合我對未來規劃的事。”呂曉彤說,
“簡單來說,從投行、vc機構,再到產業投資,十年投資,我是在不斷向下走,原因很簡單,就是要到創投一線去,更近距離的感受參與創業和投資。”
集團內做投資是創投一體的,投資本身就是創業,體驗創業,這大概才是我最想要的。
上月底,當代置業內部孵化項目之一“第一物業”,完成由鼎暉投資領投,第一資產以及六大國內 投資公司 中金證券、中信證券、信達證券、華融證券、長江證券、東北證券跟投的1億元融資,并發布戰略新品《綠服務1.0》。
此前投資的倍格創業、51VR等項目,都拿到了知名機構的投資。
同樣是拿錢投項目
產業投資與vc究竟有那些不同?
事實上,產業投資與專業vc機構做投資有著極大的區別。用呂曉彤的話,“產業投資更像是創業”,是要圍繞集團(公司)整體的戰略做投資,無論是看人還是看事,都有相對量化的標準。
當代置業首席投資官、 第一摩碼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呂曉彤
“比如當代置業,因為是做房地產業務起家的上市公司,投資就必然要圍繞主營業務展開,這直接就圈定了范圍,因此基本的邏輯就與vc機構相反,特點是先看事,再看人。”呂曉彤說。
VC機構看早期項目,更多是在看人,然后看事。
“先分析產業方向,鎖定一個領域,然后沿產業鏈向上或者向下走,去找項目,我們大體知道這個項目應該長什么樣子,然后再去找,而不是找到一個項目,看它創始人怎么樣,項目本身行不行。”
房地產+VR
2015年,當地內部創業了一家叫51VR的公司,他告訴邦哥,這是中國第一個做VR商業化的公司。
“當時我們是發現很多客戶要看樣板間,開發商不得不花幾千萬先蓋一個樣板間讓客戶看,但樣板間數量、類型肯定是有限的,耗時耗力耗錢,還不一定能滿足不同客戶的要求,那能不能通過虛擬方式將房間的類型展示出來?然后我們就嘗試開發這樣的項目。”呂曉彤說。
51VR就是做房地產虛擬樣板間,在開發商拿了塊地之后,就可以用虛擬現實的方式,將樣板間做出來,然后通過頭盔鏈接,就可以看到完全一模一樣的建成后真實的樣子,這對于開發商來說會大幅度降低成本。
第一摩碼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第一資產)內部孵化并投了51VR的天使輪,此后,包括光速中國、 途家 、Star VC以及一些上市公司都相繼成為51VR的投資方。
“我們所有的投資都是以控股、孵化為主,本質上是在做企業。”呂曉彤說。
產業投資+內部創業
當代主要有兩個版塊,一是地產,另一個是第一資產,后者是控股集團,旗下有約30家公司。
在2015年,重點推進了兩件事:
一是大力推進內部創業。
起因很簡單,優秀的人才,怎么留住?
對優秀的人而言,要不創業,要不就跳槽。
呂曉彤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為了留住人才,讓其有充分發揮的空間,當代集團內部規定,優秀的人必須創業,同時開始在公司內部選拔優秀的人,支持他們在公司內部創業。
在第一資產內部有創新、創業、創商、創客的“四創委員會”,類似董事會,會對人才選拔、項目確定進行評估。
個人如果有 創業方向 ,且經“四創委員會”評估確實可行,那就按照這個方向來做,公司給予多種資源支持;
如果方向不靠譜,公司就給你找方向,個人可以投入,并根據投入來進行 股權分配 。
二是結合當代的資源,吸引外部優秀團隊創業。
“如果外部有優秀團隊,且項目是與當代相關聯的,我們提供資源來進行創業。因為很多創業者創業,在早期創業時,其實是缺乏資源的,可以到我們內部來創業,借助當代的平臺發展。”呂曉彤說。
此外還有并購,結合當代業務,比如并購客棧公司,對不良資產進行并購,然后結合資源,導入團隊,促進公司提升。
事實上,51VR的創始人是位85后,畢業就在當代工作,現在是第一資產總經理,同時還對黑科技感興趣,他是提出虛擬樣板間的第一人,51VR也是通過當代內部孵化發展而來的。
“內部創業,當代提供包括財務、法務、稅務、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幫助獲取資源,所以等大家都開始做虛擬樣板間時,地產100強已經都是51VR的客戶了,公司估值迅速升至1億美元的。”
“所以,第一資產、當代置業本質上就是一個 創業公司 ,是基于社區、孵化的創業集團,在內部集團和創業項目之間,業務關聯、資本關聯、創始團隊以及企業文化關聯。”
而基于多重關聯,這些項目無疑相當于完全脫胎于“母公司”,無論是融資的能力,還是后期變現能力,項目成功的概率,都遠高于平均水平。
呂曉彤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目前所投資的項目,沒有一個死掉,一些可能發展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目標是什么,如何變現,這些在開始創立項目之初已經非常清楚。“盡管很難有類似滴滴這樣的爆發性的創業項目,但公司可以在穩健中快速發展,同時帶動集團整體戰略的加速展開。”
通過產業投資戰略,搭建生態圈
對于地產公司而言,最大的資源是什么?
土地、房產嗎?并不是。
最大的資源是社區里面的住戶,是很多忠誠度很高的業主。物業做為入口,在一段時間內甚至成了爭奪的對象,出現了很多社區o2o。
事實是,社區電商并沒有真正掌握入口,物業作為入口始終掌握在物業公司手中。呂曉彤認為,做地產,從事物業的公司,在社區內做周邊服務,具備天然的優勢,可以給業主足夠的安全感、信任感。
愛助家、無憂良品(做高端洗衣),摩碼公寓、摩碼金服,包括健身運動、社區幼兒園、社區醫療等等,甚至社區創業,以摩碼為品牌的一系列產品,逐漸形成一個社區生態圈。
“我們想做的事,從來不是要建一個冷冰冰的公寓,而是通過組織結構的變革,以自組織的方式,最終打造一種生活方式。 在不久的將來,買的可能是萬科的房子,但住的卻可以是摩碼的生態系統。”
如何建立生態圈、打造新的生活方式?
“主要通過自組織的方式來完成。”
在當代內部集團會對創業公司進行職責授權,分為幾個維度:
鼓勵部門間人才流動,可以由來自不同部門的人來組隊創業;
初期階段,在集團環境下發展,但有針對創業公司的流程,走創業公司的流程;
隨著發展,公司發展壯大,權限也隨之放大,稱之為“自組織”——“我們期望能讓每一個組織在保持集團統一價值觀的情況下,保持自己的個性。”
而對于這些初創公司而言,“只做業務就好,我們把職能中心中的部門,可以變成公司的全部以公司的方式來運營,讓能創業就去創業,然后讓從職能中心轉化而來的多個公司,為創業項目提供支持。”呂曉彤說,這就是當代的“自組織”模式。
當代希望能將這一生態系統進行移植,你有房子,我建生態,提供一整套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與開發商合作,可以基于生活方式,對住宅、房產形成溢價;
另一方面,標準的、互聯網化的社區生態環境,可以滿足年輕一代生活方式、服務體驗提升的需求,而不是在一個小區內,社區服務是零散的,或者是拼湊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