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漫相機經驗與啟示:為何爆發,為何不暴跌?
產品一定要有縱深,才能細水長流,才有持久和盈利的空間。
決定系統地寫一下魔漫相機。
原因很簡單。第一,如同墨跡天氣、唱吧、啪啪一樣,它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造就的新現象,具有研究意義。第二,大家預測它爆紅后會暴跌,但魔漫最新宣布的用戶數據是增至1億。
這個數據有多準確?無從考證。但從兩個渠道可以確定它沒有暴跌,而且發展曲線很穩定。一是從微視與魔漫相機在春節期間合作的分享數據,二是APPANNIE的歷史統計數據。
于是可以放心地提出新問題:為什么一款相機應用能夠火爆,能夠持續?對此,外界雖有諸多報道,但并未很好地解答。通過與魔漫創始人黃光明的深聊,以及對業內朋友的咨詢,希望做一個系統的解讀。
第一:魔漫相機為什么能夠成為現象級產品?
之所以稱之為“現象”,主要是指其在社交平臺(特別是在微信朋友圈)的迅速走紅。這種爆發來得如此之快,以致于那段時間朋友圈里人人都在發魔漫頭像。
是什么力量讓大家喜歡它,它刺中了我們哪根神經?追根溯源,可能是因為抓住了我們內心渴求的,但又未被釋放的需求。
按我的理解,這種需求就是人類對藝術化和個性化表達的渴望。圖像、照片,則是很好的表現形式。
遠至古代,人們在山洞中用壁畫來表現自我和傳遞信息;近至現代,各種拍照技術的進步,發展出自拍照、藝術照、大頭照等各式照片;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催生了Camera360、Instegram、啪啪、美圖秀秀等全新的產品形態。
而漫畫對于80往后的人們而言,早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美國和日本的動畫、好萊塢動漫大片,反復在我們生活中出現。動漫極其周邊產業的興旺,證明漫畫類產品是一個廣闊的市場。
所以,當魔漫相機用拍照+漫畫的方式,讓漫畫人像變成一款所見即所得的產品時,廣泛的大眾需求基礎,決定了其快速地走紅。黃光明對此的總結是:“做產品首先要滿足大眾需求,如果做得太小眾,就很難有爆發的機會。”
市場是大眾市場,需求亦是剛需,但為什么一定是魔漫相機?同期還有同類型的產品,為何不是它們爆紅?
總結來說,產品推出的時機,簡單到極致,核心功能突出,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
首先,時機剛好。魔漫相機推出時,同類產品在功力上尚有差距。魔漫的兩位創始人,黃光明是微軟出身,任曉倩是設計出身,且團隊從事漫畫人像創業已經四五年。更為重要的是,當時微信朋友圈對創新類APP支持力度大,可以直接從朋友圈跳轉到APP下載頁面,這給魔漫相機帶來了巨大的下載量。
首次,產品足夠簡單。黃光明說,魔漫相機在推出之時,可以說是簡單到簡陋。比如,只有數量較少的背景圖,用戶可選擇的余地不多;只有一種背景顏色,即那種漫畫般的紙黃色。但往往越簡單,越有穿透力。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作為一款全新的APP,如果很難上手,那基本等于自取滅亡。
這種簡單有些是刻意為之,比如關于背景色,黃光明和任曉倩十分堅持,認為這樣才能加深品牌印記。也有一些可能是開發來不及,比如數量很少的背景圖。
最后,核心功能突出。由于功能足夠簡單,即拍照后自動生成漫畫頭像,這讓“魔漫”的概念得到強化,也讓其紙黃色的背景形成一種獨特的品牌印記。為了強化這一點,黃光明和任曉倩幾經糾結,最終還拿掉了背景圖上的公司標識,目的是要“讓其更純粹”。
第二:為何爆紅后沒有如外界預測般暴跌?
熟悉產業規律的人都知道,一款在社交平臺爆紅的產品,往往在沉寂之后迎來用戶量暴跌,呈現出過山車般的曲線。我們已經見過太多這種案例,以致于我們對在社交平臺爆紅的產品總是充滿懷疑。
魔漫相機也遭到類似質疑,但黃光明并不擔心。他說,事實證明,在社交平臺的瘋狂傳播沉寂之后,魔漫的用戶曲線是平穩向前,后來隨著海外市場的發力,曲線又開始走高。
黃光明的經驗總結是,社交平臺只是傳播渠道,產品本身的生命力則是根本,“魔漫相機的崛起主要是靠口碑傳播,也沒有做推廣,因此在社交紅利用盡后,產品的可拓展性和縱深挖掘,才是決定其不會衰退的原因。”
黃光明所謂的產品拓展和縱深,不是指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基于用戶需求的優化,以及不局限于線上的模式開發。
在產品層面,魔漫先后增加了更多的背景,增加了背景顏色;開發了魔漫表情,讓漫畫頭像變成了動畫,還可以變成網絡社交的表情。這是一種產品的縱深。
在合作層面,魔漫和騰訊微視展開了合作。2014年春節期間,用戶可以在微視用魔漫頭像制作更加個性化的短視頻,再通過社交渠道分享。這種跨平臺的合作,會為產品特點增值,也是一種縱深。
在線下層面,則更具拓展性。黃光明桌子上有一個印有魔漫人像的杯子。他說,這就一個現成的線下模式,接下來用戶都可以將自己的漫畫印在杯子上,未來可能還印在衣服上,“與傳統印制方式不同的是,我們可以更快更好地生產漫畫人像,這是我們的優勢”。
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視社交平臺的價值。在這個社交為王的時代,平臺的力量往往超乎想象。在平臺的選擇技巧上,黃光明認為必須要上大平臺,要尋求平臺的支持,“盡可能覆蓋主流平臺,盡可能讓用戶發現”。
第三,魔漫相機給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示?
要判斷魔漫相機的未來依然為時尚早。一個剛剛誕生半年多的產品,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總結它所帶來的啟示。
首先,細分再細分,簡單為王。
一個常見的論調是,有微信這樣的超級APP存在,創業者還有什么空間?但魔漫相機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產品做得足夠細分,就擁有足夠的爆發力。
魔漫相機是在拍照領域不斷細分,最后細分到漫畫人像這個簡單而專一的功能。它就像一顆釘子,細長但尖銳,能夠瞬間洞穿墻壁。
但爆發的前提是產品核心功能要突出,目標要簡單,不能一上來就堆三四個功能。如果既想做漫畫人像,還想做美化,還想做有聲照片,那就等著和美圖秀秀、啪啪等去拼吧。必死無疑。
其次,細分不等于小眾。
一個更大的困惑在于,太細分了,就變成了一個小眾產品,還有何前途?實際上,細分并不等于小眾,細分只是在大眾需求中的細分,而不是在小眾需求上的細分。這樣的細分,依然有廣泛的用戶基礎。
騰訊微博開放平臺副總監、《社交紅利》作者徐志斌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來說明這個道理:在餐飲領域有湘菜粵菜川菜東北菜,有俏江南有麻辣誘惑,往下細分還有面食,面食里細分還有馬華拉面、山西刀削面。但你能說這些小面館都很小眾嗎?事實上它們遍布全國各地。
最后,產品要有縱深。
縱深就是護城河,就是迂回地,有縱深的產品才不至于一招鮮,一波死。只有這樣才能在產品經歷大紅大紫后,能夠繼續在社交平臺暗流涌動。它可能沒有原來那么兇猛,但它一直擴散。
黃光明總結的三點產品經驗中,這一點尤顯重要。他說,一個好產品首先是要滿足大眾需求,才可能有相應的用戶基礎;其次要不斷的優化和改進,才能不被用戶中途拋棄;第三是產品一定要有縱深,才能細水長流,才有持久和盈利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