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社交應用大起底 誰是最后的贏家
導語:我們一起梳理下國內目前稍微有些影響的匿名社交應用,針對產品特色、背景等做個系統性分析。同時以豌豆莢下載數量為參考。
就在國內互聯網業內各種分析人士紛紛看衰匿名社交領域時,7月15日,美國匿名社交應用Secret宣布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多家著名風投和天使投資人:Index Ventures、Redpoint Ventures、SV Angel等。估值達1億美元,而此時據Secret創立僅9個月。
這無疑給國內的匿名社交產品一劑強心劑。迄今為止,從上半年爆火的無秘開始,國內匿名社交領域已經風起云涌,目前市場上的匿名社交APP總數已經超過20款或大或小的應用:最早的陌生人匿名社交秘密(王堅始創,后剝離單獨運營,現在是億諾無限旗下產品,張昊擔任CEO,以下稱張昊版),熟人間的匿名社交應用包括林承仁創立的秘密(后改名無秘、友秘,以下統稱無秘)、Secret中文版秘密、烏鴉、呵呵、吐司、BiBi等。中國匿名社交的復制、學習原型主要是美國的Secret和Whisper,前者基于熟人間的匿名社交,典型代表無秘,而后者基于讓陌生人間分享隱私,典型代表國內最早的秘密(張昊版)。
隨著以微信為代表的熟人社交和以陌陌為代表的LBS陌生人社交的火爆,熟人和陌生人關系已經被過度挖掘,時間久了,用戶的使用心理發生了變化。但其它簡單的弱關系很難贏得用戶的參與感,在這其中,熟人間的匿名社交則滿足了用戶高度參與這個條件。北極光創投姜皓天說過:細分化切入的公司,通過在細分領域扎根后,再尋找平臺化擴張,屬于典型的先活后張的思路,因為社交產品的特點就是用戶量越多,粘性、活躍度越高。獵豹的傅盛談到最近爆火的單款應用時點評:正確的做法都是邊緣切入、單點突破,用單點撬動生態面。
我們一起梳理下國內目前稍微有些影響的匿名社交應用,針對產品特色、背景等做個系統性分析。同時以豌豆莢下載數量為參考(下載裝機數據僅供參考,你懂的):
無秘:
國內最早的基于手機通訊錄的熟人匿名社交軟件,用戶看到通訊錄好友以及好友的好友在上面的吐槽和爆料,所有的無秘或評論都不帶作者名字、頭像,每條無秘下的評論會隨機分配頭像,初創時叫秘密,后改名無秘(iOS現在叫友秘)。產品主要是集中在朋友秘密 +朋友的朋友的秘密+ 熱門推薦,目前下載量最高,豌豆莢裝機量115萬。
秘密(美國版的中文版本):
美國版秘密的中文版本在2014年5月正式進入中國,加速了擴張, Secret中文版和騰訊之間展開了合作:匿名消息可分享給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如果用戶注冊好友少于三人,用戶可借助微信邀請他人。同時,Secret中文版在騰訊應用寶首發,并在騰訊手機瀏覽器、手機QQ、手機Qzone等多平臺同步推廣;產品主要集中在朋友秘密 + 二度朋友秘密 + 三度以上朋友秘密 + 熱門推薦 + 朋友贊過的狀態;豌豆莢裝機量2.2萬。
烏鴉:
創始人許朝軍,之前創立過啪啪等產品,團隊則將自己的產品選擇定位為吸引校園和職場用戶匿名吐槽互“黑”的平臺。烏鴉后續甚至會考慮開放標簽和基于標簽所代表領域的信息流推送,如廣告、IT互聯網、金融、娛樂等。豌豆莢裝機量15萬。(注:豌豆莢、啪啪雖然均為創新系的項目,烏鴉在應用寶裝機量9.6萬,數據較為接近)
BiBi:
BiBi(嗶嗶)是人人網推出的匿名社交產品,之前與許朝軍在微博上由于產品抄襲的事發生了糾紛,一時淪為笑談。嗶嗶1.1版本推出語音BiBi功能,用戶可以匿名發變聲的語音信息給好友。豌豆莢裝機量23萬(在應用寶裝機量僅為1.7萬)。
呵呵:
由啪啪的前核心成員之一的張銳創立,張銳之前對媒體說,呵呵在內容氛圍和環境方面更接近于Secret。呵呵的血統更純正,更符合匿名社交未來想走的方向。豌豆莢裝機量僅僅2483人(在應用寶裝機量1448)。
悄悄:
由北京小咔網絡出品,可以用短信匿名分享給指定用戶,查看附近的秘密,陌生人可以評論,豌豆莢裝機量27萬,一度傳言“悄悄”是騰訊系的匿名社交產品,但是從數據上來看不太正常,在騰訊系的應用寶里才2425人下載,僅有1人評價,自己家的產品不推!?
吐司:
大街網推出的一款專門針對職場人的匿名社交產品。具體到某個公司,吐司可以采集到該公司發展方向、人事變動甚至高管為人等重要信息。足夠多的數據結合大街網之前采集到的職場、公司評價數據之后,大街網將可以為公司和職場人提供更為精準的數據匹配工作。豌豆莢裝機量1.1萬。
偷偷:
知名手游發行公司熱酷也表現出對匿名社交的看好,這家公司上線了一款匿名App,名為“偷偷”。豌豆莢裝機量4569人。
秘密圈:
歡聚時代是目前所有涉獵匿名社交應用里較大的上市互聯網公司了,用戶使用手機號注冊登錄之后可以匿名發布信息,私密圈接近微信的朋友圈,官網打出的是“匿名的朋友圈”的宣傳口號。私密圈是一個“半熟人社交”軟件。豌豆莢裝機量11萬。
秘密(張昊版):
張昊版秘密是個比較特殊的匿名社交應用,它是一個匿名的純粹陌生人的私密傾訴分享社區,偏向純文字重度內容社交。2011年就推出了移動客戶端,是國內最早的一批匿名社交應用,但和其它產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基于任何熟人關系,全是陌生人。豌豆莢裝機量56萬。
盡管現在匿名社交一片火爆,呵呵創始人張銳也表示很看好匿名社交的前景,甚至預言匿名社交未來不排除會出現微博量級的產品。毫無疑問,匿名社交這個細分領域已經獲得了市場的肯定。但是從國內社交領域來看,不管是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同類型同質化的社交產品永遠只能走出一款,同樣在匿名社交領域,也是如此,不會背離這個規律。
回顧之前的兩大社交領域: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微信、口信、飛信、來往、云信、易信、米聊等主打熟人社交,但最終微信統一天下,來往易信一直陪跑,現在已經被甩開八條街了;陌陌、對面、遇見、比鄰、微聚等等主打陌生人社交,目前陌陌用戶超過1.5億,傳言預計今年會IPO,也基本統一了陌生人社交領域。相對于陌陌,比鄰主打陌生人語音電話社交,而微聚最大的不同是將用戶需求前置,即如果想要結識朋友,可以先發起一個活動,通過活動的形式打通線上線下,兩者劍走偏鋒,產品定位不同,殺出了一條血路,其它應用與陌陌類似的產品都被打壓得默默無聞了。
“學我者生 似我者死”,齊白石這句話不僅適合藝術界,移動互聯網也很適合這句話,目前匿名社交中沒有太多創新,更多的是復制無秘后做微調,一方面批判無秘抄襲美版秘密,一方面自己加緊抄襲無秘,這就是現在匿名社交的整體現狀,但無秘的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怎么破?每個人對于無秘這樣的產品都有自己的評價,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無秘,但不管說他模仿也好,抄襲也好,不可否認的事,無秘團隊在國內喚醒了熟人匿名社交這個領域的潛力。
在匿名社交領域有個有意思的現象:林承仁的無秘火爆之后,輿論幾乎一面倒,磚家們要么批評,要么不看好,紛紛下結論不會火太久,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模仿的公司卻像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來,還不乏歡聚時代這樣的上市大公司,誰會笑到最后,成為最后的贏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著名心理學家、把妹達人、百合網特約顧問阮琦(@魔鬼咨詢師)針對匿名社交應用火爆點評:匿名社交軟件的興起與國人的悶騷性格有關,而并非單純的宣泄需要,因為如果是宣泄,那么完全可以使用馬甲脫離朋友圈,自從互聯網出現以來,各種論壇等一直在提供宣泄功能。而基于朋友圈的匿名表達則是這樣的心理:一方面我可以講出被壓抑的秘密且不必承擔“是我說”的風險,另一方面又可以幻想有朋友能引起共鳴,同時還能有“猜猜我是誰”的刺激感。但這也是這類軟件倍受爭議的原因,因為悶騷雖是東方人的特色,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其他人很難理解這種心理,所以這注定只是一個有爭議的細分領域。
(作者:南七道,弘毅無線創始人,前創新工場項目負責人,公眾號:南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