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熱量記錄和定制食譜防止吃貨“胖從口入”,薄荷團隊“吃貨減肥”應用推出NICE食譜功能
減肥,是很多人一生的“事業”,也是吃貨難言的尷尬。盡管也知道“胖從口入”,但作為吃貨不吃難受,如何減肥?上海
\n薄荷(Boohee)團隊的
\n“吃貨減肥”應用希望幫吃貨把嘴管好,除了提供記賬式的每日飲食和運動的卡路里記錄和食物熱量及減肥評級查詢外,它還在本次更新中加入了收費的NICE食譜功能,為吃貨定制個性化每日可調整的食譜搭配。
\n上海薄荷團隊從07年薄荷網上線以來只專注“減肥”一事,他們從08年開始開發食物營養數據庫,現已收錄了36000多種食品。食物庫自然成了薄荷網服務免費用戶及開發收費NICE減重服務的基礎,而團隊也因此在去年8月開發了“減肥食物庫”手機應用,幫助用戶記錄和查詢食物熱量。
而在“減肥食物庫”推出一年多后,薄荷網對應用做了大的更新:將原來工具型的名字改成了“吃貨減肥”,同時加入了NICE食譜營收項目。和個人理財一樣,每天花了多少錢的記錄只是理財的第一步,用戶還需要知道怎樣花錢才是最優的。而更新后的“吃貨減肥”也是在幫助用戶記錄熱量攝入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食譜搭配方案。
食譜會根據用戶測試、常見食材和飲食結構模型進行篩選定制。相比薄荷在其他應用上嘗試過的食譜收費項目,這次在“吃貨減肥”上的食譜有更大的靈活性,如果不喜歡其中的菜品可進行個別調整。用戶可根據當天實際攝入熱量生成第二天的食譜,而用戶如果“破戒”吃超了推薦熱量,第二天的食譜會調整成熱量較低但能滿足吃貨飽腹的食譜。個人認為收費定制食譜較適合有強烈減肥愿望和決心的用戶。
\n與“吃貨減肥”應用類似的還有國外
\nMyfitnesspal,同樣幫助用戶追蹤營養和熱量的攝入和消耗,但Myfitnesspal走的是運動路線。在最新的一次更新中,Myfitnesspal宣布開放API,可讓用戶將賬號與其它應用數據同步,首批合作的包括
\nFitbit,
\nEndomondo等公司。而薄荷產品經理江月表示,團隊之后依然會首先將“吃”作為移動應用上的盈利點,因為他們發現人們談減肥時不像國外那樣注重運動,而是從吃開始。“吃貨減肥”下一步將會對食譜定制做進一步細分,會根據用戶身份(如產后媽媽)進行特別食譜定制。
據江月表示,目前薄荷團隊90%的收入來自薄荷網,10%收入來自移動應用。公司曾獲晨星創投100至150萬美元投資。
如果對“吃貨減肥”有興趣,可以下載(
\nAndorid &
\niOS版)試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