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投資人來說,全新的種子階段天使投資模式更有效
編者按:本文作者 Scott Shane 是凱斯西儲大學企業(yè)研究的教授,同時是北海岸天使投資基金的成員。
天使投資的經典模式是:了解大量的潛在公司,篩選出一小部分優(yōu)秀的公司,然后分別對這些公司進行大量的投資。
這種模式能為你帶來大量的回報嗎?我覺得不會。
這種模式的成功依賴于你挑選公司的能力。可能你現(xiàn)在還沒有掌握這樣的能力。我不是說你選擇的技巧有問題,而是因為在結果沒有真正出來之前,人們無法選出誰是贏家。他們無法獲取相應的信息做出選擇。
人類在選擇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兩個大問題:一是我們認為自己可以了解不可知的信息,二是當結果尚不明朗時,人們常常會低估多樣性的價值。
種子階段天使投資模式
我們討論一下在結果不明朗的情況下挑選贏家的問題。我們覺得找到贏家比較簡單,因為在渠道的頂端,所以并不是特別難。我們很容易從 400 家公司中挑選出 100 家公司。有些基本標準可以將有機會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公司和完全沒有機會的公司區(qū)分開。很少存在某個行業(yè)內有大量的公司可以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以高價收購。如果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和團隊不具備營銷和技術能力,那么即使有潛力的公司也很少會成功。如果公司的團隊在目標市場沒有經驗,那么公司發(fā)展壯大的可能性就不大。對客戶真正問題或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判斷的失敗意味著公司沒有前途。
但是,這是第一次選擇。我們可以輕松判斷出 “失敗者”。
之后的選擇會變得很困難。投資者很難判斷出哪些創(chuàng)業(yè)公司處于 “正確的” 行業(yè)中,如果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和團隊有行業(yè)內營銷能力、技術能力和經驗,且對客戶問題有優(yōu)秀解決方案,這才會促使其最終的成功。
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我們需要了解的用于判斷贏家或輸家的大部分信息都不存在;在產品沒有做出來之前我們不知道產品會是什么樣;我們無法預見消費者對一個沒有出現(xiàn)的產品的反應;我們不知道競爭對手會對一家還沒有發(fā)起挑戰(zhàn)的公司有何反應。在公司的業(yè)務模式和市場策略沒有形成之前,我們無法進行評判。
這就使得盡職調查不起作用。沒有大量的調查就無法幫你找到事情的答案。人類不喜歡不確定因素,我們都在尋找不存在的模式,然后根據這些失敗的模式挑選出替代方案。
第二是多樣性的問題。從種子階段的天使投資收益率分布來看,投資人的投資組合中需要有 50 多種投資才能產生產生良好的收益,而不至于資產流失。但是大部分投資人在尋找 “贏家” 的過程中投入了太多的時間,并在所謂的 “贏家” 身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結果,他們投資公司的數量較少。
如果大部分天使投資人對所有有可能成功的小型公司進行小金額的投資,而不是對他們認為可以成為 “贏家” 的一部分公司進行大量的投資,投資人的收益率會較高,資金損失也會降低。
其他的資產類別也可以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投資。如果在股票市場之外的其他領域,“贏家” 的信息比較少,那么投資人可能會考慮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