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50%工資、在老家置業、30歲前完婚……90后“北漂族”比你想的
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有一句著名的臺詞:“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逼鋵嵃牙锩娴募~約換成北京,在很多90后“北漂族”的眼里,依舊成立。
北京有國貿CBD的繁華,后海的鬧中取靜;也有天黑后的燕郊、通州,擁擠的交通與糟糕的天氣。沒來之前,北京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待過一段時間之后,北漂眼中的北京就成了10號線國貿站人最多,公司樓下那家四川人開的煎餅果子比某互聯網品牌的更正宗,說話要常用“您”,最愛的天氣是“刮大風”……
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末北京常住外來人口為818.7萬,全市常住人口為2151.6萬人, 外來人口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北漂族”約占總人口的38.05%,其中,90后是一支龐大的生力軍。
年底將至,不少人準備當“北漂族”,也有人想要“逃離”。逃離的原因通常在于戶口問題,不過,形勢因積分落戶管理辦法有了轉變的苗頭。12月10日下午,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和《北京市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送審稿)》。這兩個文件正式出臺之后,將直接影響“北漂族”在北京的落戶。
那么,年輕的“北漂族”究竟過得怎樣?《21CBR》記者采訪了4位90后,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北漂族”普遍的生活縮影。
青葵:跟著感覺走的女漢紙
青葵的上一家公司是一家創業公司,相關部門配置并不是很齊備。前臺人員把主機、顯示器搬過來,就離開了。與大家打過招呼后,青葵自己拆開主機包裝,淡定地組裝起電腦,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
她曾在家鄉的一家國企做會計,但發現自己不太喜歡這份工作,只是丈夫畢業之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她才辭掉國企工作來當”北漂族“了。她來這家公司的契機是在朋友圈看到公司有個培訓活動,她在后臺留言,希望以志愿者的身份旁聽培訓,主管在交流中得知她正在求職,而公司也剛好缺人,她就入職了。
在外界看來,她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一畢業就結婚,結婚時丈夫還在讀研究生。為了說服父母,又在剛工作不久買了房子,背著房貸,來到北京,從事一份并非自己本專業的工作。而面對這些,她就只回應了句:“壓力是有,但現在每天都是新的,更重要的是自己喜歡干這個行當”。
在那家創業公司,員工經常要頭腦風暴。每當創始人提出新的戰略時,青葵是當時那一批員工里面提出疑問與建議最多的人。老板也樂意讓她操作一些項目,為了寫方案,晚上11點還在群里與老板討論。
由于種種原因,她后續也離開了,加入另一家創業公司。一樣地干勁十足,一樣地忙碌。上次一幫朋友聚會,她說自己又離職了?!澳媚敲锤叩墓べY,但總感覺自己做的很少”。
青葵的新公司經營智能硬件業務,她負責整個市場營銷以及銷售工作,新工作,也有著新的苦惱:“創始人和我一樣是90后,但每天加班到兩三點。我剛開始覺得有些東西按照理論來說我能做,但真正要做的時候,有些東西跟自己想象的差很遠?!?/p>
青葵買的房子現在已經竣工,她又回家鄉裝修房子去了。“我明年三月份再回北京,找一份能干很久的工作,在那一行多積累些經驗。即使未來真要出來創業,也會很有幫助?!?/p>
田心:北京不是一個適合久留的城市
去年本科畢業之后,田心從廣州去到了北京,與男友一起當“北漂族”。
作為一個南方人,她不習慣北京的生活,飲食方面:湯少,面食為主,老北京的小吃偏小眾,比如豆汁、炒肝、豌豆黃等,只有老北京人才愛吃,她之前嘗過,“差點吐了”。她認為咸豆腐腦的口感也非常奇怪,到現在還是不習慣。在北京,問路都按東西南北來分,后來她多數按導航走了,因為方向感不強,另外,北京人說話兒化音比較重,有時候難以聽清。
她告訴《21CBR》記者,她目前在一家P2P公司做信用審核,這是她的第二份工作。P2P還是一個新興行業,目前體系算不上成熟,在待遇福利方面不算很豐厚,但總體而言,她是滿意的:公司很注重團隊建設,有很多90后,年紀相仿所以相處得也比較容易。壓力并不是很大,有雙休,周五晚上偶爾會跟公司的人出去唱K吃飯。通常來說,下半年沖業績工作會更忙一些,有時加班會到晚上8、9點。
而她的男朋友已經當了5年“北漂族”了,他現在是一名編劇,收入視工作量而浮動,他告訴《21CBR》記者,一開始,他也并不習慣北京的生活。但是這里有著最好的就業機會,相對更加公平,就堅持了下來。
目前,他們在北京結交了很多朋友,跟家鄉的朋友也會保持在微信上聯系。生活上,最大的開銷是房租,大約一年要花去收入的18%,不過,他們消費都很理性,女方存錢能存上工資的50%。
雖然對目前的狀態還算滿意,不過未來田心并不打算長居北京。這里人多、車多,空氣糟糕,房價物價都偏高,不是她心中的宜居城市,而她男朋友是獨生子,總要回老家贍養父母,他決定要離開的時候,她也會跟著他一起離開。
小艾:被坑過,但身邊更多的是善良人
小艾在11年畢業后就到北京了,在5個年頭里,換了3份工作。
干得最長的一份是在平安保險當銷售員,在那里,小艾結識了同事A,并將自己的信用卡借給她。小艾雖然做保險這行,但對于信用卡并不是很了解,她覺得信用卡跟交通卡、優惠卡差不多,而且朋友正有急需。
同事A還完信用卡就消失,期間將銀行手機改為自己的,小艾并不知道信用卡已經欠了將近1萬元。當跟她聊起同事A時,小艾說:“雖然現在很難,卡我以后還,但這個朋友沒了?!?/p>
按照最近流行的說法,這個朋友當然是十足的“賤人”。但小艾強調身邊還有兩個也是北漂朋友,一直在幫助她?,F在的老板也不錯。
小艾來自中部某省,盡管父母學問不是很高,但很開明,沒有催她回老家相親。她告訴《21CBR》記者,希望在30歲之前能結婚,打算一直在北京發展。當被問及是否了解北京剛出臺的《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她表示還沒聽說過。
當中的積分落戶是指通過建立指標體系,對北京市居住證持證人申請落戶的條件進行量化,總積分達到規定分值的人就可以在北京市申請辦理常住戶口。
申請人參加積分落戶應同時符合這些條件:1、持有北京市居住證;2、年齡不超過45周歲;3、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7年及以上;4、符合本市計劃生育政策;5、無違法犯罪記錄。
《人口學刊》曾刊登過一篇名為《北京地區流動人口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的文章,文中有一組這樣的數據: 北京流動人口幸福感水平較高,感覺很幸福和幸福的人口比例超過一半,達到55.75% 。只有1.9%的流動人口感到不幸福。
還留下來的“北漂族”,大多數都見識過北京的美與丑,他們或許都不知道,也無暇思考自己屬于幸福人群中的分子還是分母,但他們很清楚,理想就是他們堅持留下來的最大理由。
(來源: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 ?作者:楊松,杜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