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創業先鋒JR912: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
NO.CYXF1-912;參考時間2015年11月;原作者:金慧瑜
-------------------------------------------------------------------------------------
如果我們探尋一下此前創投市場“野蠻生長”的原動力,在受到二級市場的沖擊波以外,我們正在經歷的“資本寒冬”或許根本是緣于資本嗅覺的轉變。
回顧過去幾波資本熱潮的動力來源,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符績勛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金慧瑜專訪時表示,這一波的冷卻,本質上是資本對移動互聯網驅動增長的預期降低了。
他期待,在經歷過這個冬天的沉淀后,新一輪的巨頭嶄露頭角,釋放新一波價值。
-------------------------------------------------------------------------------------
紅利退去
“大家往往把二級市場的效應放大,使得一個基本原因被掩蓋過去了。”符績勛認為,追根究底,市場的冷卻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雖然還在增長,但增速已經放慢。
在提供無限想象空間的同時,不同于PC互聯網時代的“眼球是一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GMV(商品交易總額)、流量是一切”催生了一種不理性的熱戀和不必要的浪費。
“紅利一過,獲客成本就大大提高,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大家意識到這種問題,冬天就來了。”符績勛說,從一些互聯網企業最近的財報中可以看到,移動消費已經占到其總收入的五六成。
“增速肯定在放緩,其實到達六七億用戶后,滲透率已經到了一個頂峰,大家對增速的預期改變了。”符績勛說,過往那種狂轟濫炸、效率不高的燒錢狀態已經不再。
-------------------------------------------------------------------------------------
第二波浪潮
資本市場“繁榮”時,水漲船高,錢都用在買GMV、買用戶、買交易,真實效果難有定論。而經過這一輪洗禮,好公司會冒出來,估值也會下來。符績勛說,他會在這個階段加碼能脫穎而出的亮點項目。
他提到有三個領域的機會。
一是移動互聯網尚未觸及的領域和區域。“一些行業已經相對成熟,例如出行、打車、外賣,機會可能沒有那么多;一二線城市現在都有掃碼一條街,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很高,但還有很多三到六線城市,雖然智能機下去了、移動互聯網接到了,但是使用頻度、服務和產品還是有限,所以農鄉級市場還有很多可為、改造的地方。”
二是垂直行業,例如農業、醫療健康。這些行業比較復雜,還有不同的利益群體,改造的時間會需要更長。符績勛認為,諸如掛號網等已經沉到行業中去,但行業的機會仍然巨大。
三是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和消費升級。“現在的90后可能更愿意還沒畢業就借錢買手機,更愿意體驗消費,對健康、旅游的訴求和70后、80后可能都不一樣,我們還有大量的機會。”符績勛說。
-------------------------------------------------------------------------------------
金慧瑜:中國整體的實體經濟仍然處在下行放緩過程中,您對于宏觀環境怎樣判斷?對于創投來說有怎樣的影響?
符績勛:我們對于經濟增速要有一個新的認識,不管“保8”還是“保7”,按照現在占到美國百分之六七十的經濟體量,未來十年中國的發展,即使是4%、5%的增速也很厲害。中國要走入一個新的時代,不論是后工業時代還是消費時代,過去三十年靠投資和出口這兩駕馬車拉動確實已經乏力了。這個新的時代,不是速度有多快,而是質量有多高,應該是創新和效率在驅動。
從VC角度來說,如果中國未來10年是4%~6%的增速,而且是效率和創新在驅動的話,其實質量很高,而且VC在當中扮演的角色更大,我們是在催生創新的動力。成熟的經濟體,例如美國的發展動力就是效率、創新,中國可能也差不多進入到這一時期,很多主要城市像上海、北京,甚至一些二線城市也已經表露出來。
-------------------------------------------------------------------------------------
金慧瑜:創業者反映融資變困難了,有機構反映基金也不好拿錢了。您了解到的行業的真實情況是怎么樣的?
符績勛:真實的情況肯定是比較差。但是創業者都要認識到,你錢多的時候,競爭對手錢也多,大家對錢的使用效率不一定是最高的,而且估值上去、不斷貼錢去補競爭,對投資人來說,資本回報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今天雖然錢來得不易,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時間拉長、估值下來了,但是只要你能拿到錢,花錢效率就高很多,避免很多無謂競爭帶來的消耗和浪費。
這波寒冬肯定會誕生一批巨頭,很多領域都會有。哪個大公司沒經過冬天,沒經歷過的就不可能成為大公司,只有在嚴寒的考驗下,好的這些創業者才能脫穎而出,這是市場對你的考驗。基金也是一樣,好的基金仍然會拿到錢,差一點的就會被淘汰,這是新陳代謝、市場規律,不管對基金管理人還是對創業者都不是一件壞事。
-------------------------------------------------------------------------------------
金慧瑜:GGV的投資節奏是否放慢?在判斷項目的時候,投資邏輯會不會根據形勢的變化而調整?例如更加側重商業模式、盈利性?
符績勛:我們這兩年投資比較多,但今年整體比去年稍慢一些,因為今年年初的前六個月,整體市場估值很高,當時感覺就不太對,所以整體上沒有去年投得多。
其實盈利這個東西很容易被扭曲,我更在乎你能夠沉淀的價值。
舉個例子,像我們投了滴滴快的,它其實是一個平臺,當能夠發展快速整合市場、形成巨頭后,就會形成網絡效應。這是一個供需兩方的效應:司機要載人、提高利用率、降低空駛率、客單越多越好,乘客要打車的時候就有,體驗就好,就有自然的網絡效應,這樣的話,后來者要去顛覆是很難的,這個是網絡效應帶來的一個門檻。
我們再看專車和出租車的對比,專車和出租車不同的地方在于,出租車對平臺依賴度沒那么高,但是專車依賴度就會高很多。
但說到外賣,我就覺得它可能會碰到一個挑戰,雖然也是一個平臺,可以形成網絡效應,但是依賴度是相對低的——餐飲店可能20%的生意是外賣,80%是堂吃。依賴度也形成了話語權和定價權,所以在競爭的時候,往往不能形成護城河和門檻。
我們在判斷投資價值的時候,不是說你要掙多少錢,但我必須能去理解你如何沉淀價值,沉淀完之后是否有護城河,而不是被人家一沖、狂轟濫炸就炸掉了。
-------------------------------------------------------------------------------------
金慧瑜:創投行業過去一段時間火熱,也存在一些過剩和跟風。您會給其他投資人哪些建議?
符績勛:我不太信機關槍的打法,而更多是瞄準、狙擊手的打法。選一個賽道后,有很多賽手,你得先要知道這個賽道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坑,如果你不知道這些,就會選錯人。
以前是錢為王,今天不是,今天的中國到處都是錢。以前創業的人很多是海歸,但中國現在人才比比皆是,你怎么選人和以往不一樣。
以前可能是放得很開,只要看個大概,什么都投。但掙PE差的時代已經過去,這個時候你判斷的精準度取決于你對行業理解的專業度,你能夠提供的價值也取決于此。
我喜歡這個工作,是因為你必須不斷往前跑、不斷學習。以前我投資的創業者都是60后、70后,現在我看的很多是80后、90后,你的學習對象發生了變化,他們是新興的消費群,我的認知和他們的認知不同。如果我要投資一個未來,我就要去認識他們。
-------------------------------------------------------------------------------------
金慧瑜:在過去的幾年里,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獨角獸公司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大,培育一個獨角獸公司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您如何評價這種現象?在擠創業泡沫的過程中,這個現象是否會發生變化?
符績勛:水漲船高,真假獨角獸都隱藏在里面。可能時間才能認定真正的獨角獸,但我個人認為現在上百家獨角獸中,一大部分都是“paperunicorn”(紙做的獨角獸),遇到寒冬,很容易被吹走和燒掉,可能一兩年就能看出來。
寒冬里,資金使用的效率更加重要。以前你能燒錢就不怕,總是會有人給你錢去燒,現在不會,大家看的是你整體的發展效率、可預期的收入,至少你要能畫一條曲線說明經濟模型是否成立。既然你是獨角獸,就要讓人看到真正的盈利模式,證明你的商業邏輯是成立的。之前可以假設,但現在是冬天,大家不愿意讓你去假設,你必須去證實。
-------------------------------------------------------------------------------------
金慧瑜:美國當前的創投環境如何?
符績勛:現在和中國差不多,可能中國的起落更加明顯。前段時間,中國的獨角獸和創業公司,其實價值和性價比遠遠高于美國,但在這半年內中國市場調整更快,美國調整稍微慢些,也在下來,但沒那么明顯。現在看到的三季報還有多只獨角獸融到錢,但其實很多是二季度下的決定,在三季度打到錢。真正三季度的數據還不是那么明顯,一級市場往往滯后三個月到半年。
|